走生活化教学之路,,让幼儿教育学理论“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让生活阅历浅、整天在学校里“转”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必须实行生活化教学,让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一、以生活实际作“载体”,在生活中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实践。幼儿教育学是人们从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是未来幼教老师必备的专业理论素质。它的理论寓于日常教养幼儿的活动中,有着丰富而具体的表现形式。对幼儿教育学理论的学习重在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案例:加减运算
  邻居家年轻的妈妈教小红10以内的加减法,小红屡屡犯错,总是不得要领。有一小学老师路过对她妈妈说:“你不妨用食物试试。”小红妈妈虽半信半疑,但还是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果然有效。现在即便是在路上,你遇到那小孩,问她:“小红,假如你有了3块糖果,再给你4块,那么你会有几块糖果呢?”“7块”,小红很快就能说出,一脸的得意。如果你再问“3加4等于几呀?”她就一脸茫然,吞吞吐吐。你若换成玩具或她喜欢的零食,她的回答又是准确无误,每每如此。
  人的认知总是从具体事物开始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幼儿的世界中,吃饭、睡觉、与人打交道就是生活,或许“糖果”“玩具”就是他们的全部。幼儿教师就可以适时抓住这一情况,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回归生活,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以情景感知作载体,在“情景”中展现个性,全面发展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速度都不同,身心素质的组合特征也不同,因而,每个幼儿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才能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教师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就必须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情景教学中,注意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案例:水果展
  在“水果展”中,孩子们带来的水果实物、图片、资料琳琅满目。笔者以欣赏的态度和孩子们一起参观,其中一个小朋友说:“这么多的水果我们一下子也吃不了,那怎么办啊?”笔者适时地回应了这个小朋友,然后把问题提给全班同学,孩子们纷纷把小手举了起来,有的说送给弟弟妹妹吃,有的说做水果沙拉,有的说给水果贴上眼睛、鼻子做成水果娃娃,有的说像饭店那样做水果拼盘。每个孩子的建议笔者都采纳了,笔者让孩子们在做水果拼盘前先构思要做的内容,要选的材料,要做的步骤,想象着拼出来后的样子,然后再把这幅图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孩子们可高兴了,拼盘做得丰富多彩,故事编得绘声绘色。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就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理,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以内外活动作载体,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培养品格
  实施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课内与课外活动互为补充,课内活动如辩论、讨论、表演,课外活动如社会调查、观摩、专题小报告等。學生在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探究新课程、感悟幼儿教育学原理、感悟人生的真谛。
  案例:“班门弄斧”新解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源于一个典故,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里的“班”指的是古代著名木匠鼻祖鲁班,这里的“门”是门前, “弄”就是耍弄,卖弄的意思。这是传统意义的解释。
  无数教学案例充分说明,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生活化教学让生活走进教学,让教学走进生活,从而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台县职业教育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之路 幼儿教育 生活化 学理论 教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