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植物资源学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注重介绍植物应用知识的新兴边缘学科。本文以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资源学;教学改革;生物科学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714-02
现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最先进的理论,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发展和创新的能力。[1]目前,各高校对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主要是按照培养理科生的思路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虽然学生掌握了较丰富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在应用能力方面则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上需要进行有力的改革,以帮助学生跨越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间的鸿沟,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植物资源是指一切对人类有用植物的总和。《植物资源学》是一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介绍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和保护管理,以及植物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利用技术和开发利用现状。[2]该课程在我校虽然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但在贯通植物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对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成绩评定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予以总结以期与同行共勉。
一、精选教学内容
植物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植物学、农学、植物化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又包括了不同资源的应用方法和技术,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因此,科学地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对于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显得十分重要。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地域性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坚持实用性和地域性原则,对庞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自学的内容,如将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调查可持续利用及保护等内容安排学生自学,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程学时(32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②重点介绍应用面广的各类植物资源,如药用植物、观赏植物、芳香植物等,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概括性的介绍一些具良好应用前景的植物资源,如色素植物、农药植物、甜味剂植物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③根据我院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华南地区就业的特点,在介绍各类资源的代表植物时注意地域性特色,多选择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以提高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2.减少一般性知识内容,加强应用知识介绍。在对各类植物资源代表植物的教学内容上,减少了植物形态描述、地理分布、栽培管理等一般性知识内容,仅简要介绍代表植物的识别要点、与近缘种的区别及特殊的栽培加工方法;相反,加强了对植物利用价值、利用方法、应用现状和应用潜力方面的介绍。该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教学中引入资源植物成功开发的教学案例。对一种植物的成功开发利用往往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将资源植物的成功开发史或企业家史等素材融入到课堂内容中,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熏陶。
二、丰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涵盖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媒体电子课件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于一体,在有限的学时内可涵盖更多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展示不同的概念、理论和应用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实现由直接思维到形象思维、由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过渡,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3]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利于展示一些应用方面的知识,如在观赏植物资源教学中,通过展示大量精选的园林景观图片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不同观赏植物在园林上的具体应用。
2.采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植物资源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资源植物本身及其应用的感性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植物园资源,安排了三个实践教学单元,分别对药用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和其他经济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增强了学生在植物形态、识别特点、生长发育、栽培条件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感性认识。百闻不如一见,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些感性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课堂讲授的内容毕竟有限,而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则可能形形色色。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科学思维的能力、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例如,肉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芳香植物资源,但目前对其挥发油的提取利用效率不高,而我们近几年所开展的关于肉桂挥发油积累规律的科研工作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依据。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我们取得的科研成果介绍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如何确定肉桂的最佳采收期?为什么说肉桂油细胞所具有的栓质化和木质化细胞壁是阻碍挥发油提取的关键?如何破坏油细胞的细胞壁?学生往往被这些问题所吸引而有所思考。科研实例往往是鲜活的、富有逻辑性,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三、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选修课的性质和任务与必修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不以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为重点,而对研究兴趣的激发、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和科研方法的引导等更为重视。[4]对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的成绩评定,我们采取了更加灵活、多元化的方式,以体现选修课的特点,遵循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的成绩评定包括了实习报告、课程论文、课堂演讲、随堂测验与考勤等几方面内容。其中,实习报告的要求是学生根据3次实习内容分别整理30种以上植物(包括植物科属种名称及学名、形态特征、应用现状、应用潜力等),每次实习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15%;课程论文以2~3名学生为1组协作完成,要求每组进行讨论后选择一种本组最感兴趣的资源植物对其进行全面的论述,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25%;课堂演讲则要求每组依据所写的课程论文制作PPT课件,并选派1名代表进行课堂演讲,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安排4次简单的随堂测验,其目的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考勤以强化教学管理,其成绩占总成绩的10%。通过上述考评措施,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植物资源学课程虽然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但在培养该类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则是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门新开课程,近年来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不断地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学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植物资源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翠丽,曹熙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35.
[2]杨利民.植物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温荣辉,白先放.生物科学类专业《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增刊):181-182.
[4]黄宝康,秦宝康,张宏,等.《野生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69-1172.
作者简介:耿世磊,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学和植物资源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