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公司金融》课程教学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根据教育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公司金融》教材,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总结、归纳《公司金融》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在《公司金融》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研讨、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模式,注重对学生大局观、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扎实金融学理论基础,能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且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关键词:金融专业硕士;公司金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9.087
  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也称金融专业学位,设立于2010年,2011年全国部分高校开始招生金融专业硕士,迄今走过了7个年头。根据教育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的要求,我国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扎实金融学理论基础,能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且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为此,金融专业硕士配套实施了具体的课程设置方案,其中,《公司金融》课程是教指委课程体系中规定的6门主干课程之一。2013年,由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国金融硕士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其中《全国金融硕士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公司金融》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负责组织编写,该教材目前已经成为各高校金融专业硕士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
  根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结合教指委组织编写的《全国金融硕士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公司金融》(以下简称“教指委教材”),落实到具体的授课环节,由于受到课时方面的限制,无法完成教指委教材中的全部十六章的内容,这必然要求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以更好地完成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将在梳理《公司金融》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公司金融》教学安排的建议。
  1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公司金融》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根据教指委组织编写的《全国金融硕士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公司金融》以及国内外其他《公司金融》的教材,研究生层面的《公司金融》主要包括净现值法与投资决策、资本成本与资本预算、资本结构理论、融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本管理与短期融资、公司治理、国际公司金融、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等。
  将研究生《公司金融》的全部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公司金融》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营运资本管理、有效市场与行为金融。
  1.1 投资决策
  关于企业的投资决策主要解决的是公司决策层如何对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的成本与收益等做出判断。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为净现值法则,还包括其他的投资决策方法,如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盈利指数法等。
  净现值法是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在现实中被广泛运用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净现值法也是企业资本预算的基本公式,净现值法合理运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选择合适的贴现率。所谓合适的贴现率,是与投资项目风险匹配的收益率。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贴现率以对投资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则涉及了资本定价理论。资本定价理论回答了风险和必要报酬率之间的关系,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例,该理论阐述了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选择与投资项目风险匹配的预期收益率作为投资项目现金流的折现率,从而评估项目是否可行。
  1.2 融资决策
  公司为了筹集资金,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向投资者发售债券和股票,公司长期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权益类融资和长期公司债券融资。公司如何选择负债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比例则涉及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在资本结构的相关研究中,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定理(MM定理)阐述的公司价值与企业资本成本的相关结论是资本结构理论的经典理论,也是《公司金融》课程需要重点讲授的理论之一。
  1.3 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管理也称公司的短期财务管理。企业短期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公司的短期财务计划,重点关注的是对公司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产生影响的决策分析。公司采取的短期财务政策主要包括公司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规模和流动资产的融资结构。短期现金流管理主要涉及最小化两类主要的成本:置存成本和短缺成本。短期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找到置存成本和短缺成本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1.4 有效市场与行为金融
  在融资决策、投资决策中涉及的很多问题都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有关。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在融资决策中,财务经理将很难选择最佳的股票和债券的销售时机。投资决策中净现值法使用的必要报酬率是基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资本資产定价理论假设市场中所有投资者对风险资产有同质预期。市场有效性的前提包括理性、独立的理性偏差和套利。现实世界对市场有效性的前提提出了质疑,即所谓的行为金融理论。学术界对有效市场与行为金融的争论至今未有定论,这也对《公司金融》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挑战。
  基于《公司金融》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本文认为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小组研讨为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大局观、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扎实金融学理论基础,能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且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下面将具体进行阐释。
  2 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结合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以及本人在该门课程方面多年的教学经验,本研究认为,在《公司金融》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模式贯彻以下三方面内容:重视对学生大局观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关热词搜索:金融 课程教学 探讨 硕士专业学位 公司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