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际化新格局与我国会计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20-10-12 来源: 调研报告 点击:
1 目
录 引言................................................3 1 会计国际化的意义..................................6
1.1 会计制度国际化的重要性................................6
1.2 会计制度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方向......................7
1.2.1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以保持中国特色为前提...........7
1.2.2会计制度的构成在广度上具有全面性特征.............8
1.2.3企业会计制度的构建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8 2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与会计改革的现状.............10
2.1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历程.............................10
2.2 我国会计改革的现状
................................11
2.2.1会计人才不均衡.................................11
2.2.2会计人员性别比例失调...........................12
2.2.3对会计人员的教育不足...........................13 3 我国会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动因分析.................14
3.1 社会大众对会计信息的增大............................14
3.2 国际社会对会计信息范围和透明度要求提高..............14
3.3 经济转轨使得会计改革难度增加........................15 4 会计国际背景下会计改革的策略建议.................16
4.1 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16
4.2 勇于实践,不能闭门造车...............................16
4.3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17
4.3 立足国情,推动会计发展...............................17 结论...............................................19 参考文献...........................................20
1 摘要
在当今世界,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向的迅猛开展,一国的经济开展必需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任何国度假如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追求本身的较高水准的开展都是难以完成的。同样,由于世界各国都参加到经济全球化开展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度或地域发作的经济动乱,也会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度或地域。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言语,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和会计规范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活动减少或者消弭“言语”上的障碍和本钱,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请求。
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信息提供方式,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了充分的共享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加剧,世界范围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引起的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必然要求会计准则推行国际化。我们应深刻理解会计国家性与国际化的辨证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加快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已然是放在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研究课题,如何能准确地理解会计国际化,妥善处理当前国际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会计国际化;会计改革;出路
2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ccounting is to 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 the trend.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y country if you want to trade from the world market and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pursuit of a higher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Similarly,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any one country or region episodes of economic turmoil, will also affect other countries or regions of the world. Accounting as an inter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of busines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natur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as global trade and capital movement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language" of barriers and cost, is the inevitable reques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ccounting is a universal information, provides a shared information sufficient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apital market intensified, the world economic exchanges have increase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scale caused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ounting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o prevent from one extreme to the other extreme.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ccounting has been put in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research subject in front of our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workers, how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ccounting,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faces, ha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ccounting;accounting reform;way out
3 引言 近三四十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时加快,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的疾速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所占的金额和比例都大大超越世界各国均匀程度。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开展对我国经济开展产生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中国曾经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这种环境请求中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谐和。缘由在于,停止国际贸易要理解国外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会计作为一种商业化的言语,假如贸易双方国度的会计办法和会计程序相去甚远,各个贸易同伴很难借助于会计言语停止沟通,无法经过财务报表理解和控制对方的资历和信誉,就会限制国际贸易的开展。为此,我国的会计制度需求停止国际谐和。
WTO 的目标是请求其成员国依照国际通行规则展开世界贸易,促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因此必然请求依照国际惯例开放会计市场和报告会计信息。也就是说,“入世”将促进会计信息国际化。与此同时,中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经济兴旺国度的运转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普遍存在着因国度双重身份而招致的复杂产权关系。国度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最大的企业投资人;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主导位置。这是其它国度的市场经济所没有的特性。这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招致了会计制度的宏观利益导向。在“入世”之后,如何将会计信息国际化的请求
4 与会计制度的宏观利益导向恰当地嵌合在一同,或者说,如何将会计信息国际化与会计国度化有机的分离起来,就成为参加WTO 对中国会计制度的主要应战。
在当今世界,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向的迅猛开展,一国的经济开展必需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任何国度假如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追求本身的较高水准的开展都是难以完成的。同样,由于世界各国都参加到经济全球化开展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度或地域发作的经济动乱,也会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度或地域。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言语,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和会计规范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活动减少或者消弭“言语”上的障碍和本钱,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请求。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反动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开展、特别是互联网的疾速提高和应用,深入影响着会计信息从输入到加工处置、再到传送和运用的全过程。能够说,信息技术反动为会计国际化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因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开展和科技一日千里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不容逃避的客观事实。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谐和的过程,各国都要参与到这个谐和过程中来。世界各国由于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不可防止地存在差别,会计环境大相径庭,这招致了各国在会计国
5 际谐和过程中的障碍,并且谐和的本钱很高,过程也很漫长。
6 1会计国际化的意义 1.1会计制度国际化的重要性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2006]33号)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就是说传统会计的目标中强调三点:第一,服务的对象是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即会计信息使用者,或也叫相关利益关系人,主要指的是是潜在的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和政府等;第二,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指财务状况、经验成果和现金流量,而这些信息主要强调的是财务信息,所以企业在信息披露的时候也只针对这些内容;第三,管理层实行受托责任,而受托责任只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这些都是在“末端治理”经济下无视生态环境的一种会计目标,而循环经济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此传统会计的目标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范围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会计是国际上一门通用的商业性用语,进一步推动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促进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国际资本之间的流动以及国际交流方面,其发挥的作用已是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急速发展状态,但是要想进一步的参与到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之行列,我国仍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且能够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制度,切实保障其能够适应当前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由此可见,我国会计制度逐渐国际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其
7 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会计制度国际化还表现出了如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既有助于方便跨国性企业在各国分公司的经营,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性发展,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防出现不必要的经营风险;而且还能够使投资者在投资时,更加轻快便捷地对比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的前景及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中国会计制度改革与国际接轨,还有助于处理国际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我国的经济地位。此外,实现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还可以满足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需要去哦,这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
1.2 会计制度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快速的融入到世界经济之列,我国会计制度实现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会计制度在完善的过程中,始终注意积极的借鉴国际会计的惯例,使其在国际会计界赢得较高的评价。会计制度实现与国际接轨,既是跨国公司的必然性要求,也是国际贸易间发展的必须要求,更是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必然要求。尤其是面临当前更加复杂化、高级化的经济活动,我国也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会计环境,如何有效的实现与国际接轨显得更为重要。
1.2..1 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以保持中国特色为前提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经济体制以及法律环境等诸多影响会计制度的因素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的会计原则以及方法的适用上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我们在实现会
8 计制度改革与国际接轨时,应在充分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切实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这一方面的正确性。
我国应加快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规范好公司的财务制度以及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加快改革的步伐,使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得到更大程度的开放。我们还可以鼓励国际知名度较高的会计公司进入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不断提高国内会计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使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上存在的差异得到有效的协调,使其能够适应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
1.2.2 会计制度的构成在广度上具有全面性特征
我国会计制度既应该包括传统财务会计事项的制度,还应该针对各个现代会计分支,制定车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其中会计制度在其构成层次方面应具备完整性的特征。此外,逐渐打破行业、所有制以及组织形式的界限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建立企业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1.2.3 企业会计制度的构建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会计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从而能够保证市场经济可以适应不同阶段的企业经营。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会计制度改革的客观性因素,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而会计制度的变革是从属于市场经济的一种行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然的内在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的特征。会计制度的变革则应依照一定时期
9 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对稳定性特征,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正及革新,其中存在的变化应具有间歇性及相对稳定性的特征。此外,会计制度在改革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金融性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因素,制定出切实符合其发展的企业会计制度。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的理解并处理好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间的接轨,不仅仅是解决浅层的会计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应该注意应保证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连。因此,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需要科学地借鉴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
10 2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与会计改革的现状 2.1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1)1986 年,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在许多方面吸收了国际会计的通行做法,为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奠定了基础。
(2)1992 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2006 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39 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审计准则》(48 项),2007 年,对《企业财务通则》进行修订并实施。
(3)1993 年,颁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8 年又进行了修订,形成《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1998 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5)2000 年,颁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
(6)2001 年,颁布《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
(7)2002 年,制定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开始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从以上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看,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基本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2)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正确处理了中国特色与会计国际化的关系,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借鉴、吸收和创新,
11 制定出了较高质量的会计标准。
(3)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紧跟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国际会计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正逐步形成。
2.2 我国会计改革的现状
由于我们当时对经济环境的变化预期的不够,也没有思索到国际会计原则当中所隐含的根底假定,这种假定在当时与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之间还存着宏大的差异。我国目前还处在开展中国度的行列,固然开展势头疾速,但是我们同事要明晰的看到,我国经济体制开展还很不成熟,各种经济问题还在限制着我们,那么开展中国度树立会计制度,应该从以下两个思绪中去探索:1.拿来主义。即把国外先进和较为成熟的会计管理体系和技术直接拿来运用,以此来刺激国内的会计程度。2.按部就班的思绪,即依照我国的特有的经济环境一步步来找到并开展合适我国当前国情的会计的体系。《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开端在国有企业当中执行,当时来看条件是比拟成熟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切的地域都能依照规范的制度来执行,个别企业在执行该制度的时分大打折扣,只是执行其中的局部条款,主要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出
2.2.1 会计人才不均衡
目前,由于会计行业门槛较低,许多非会计专业人才由于种种原
12 因最后进入会计行业,这就往往造成了会计行业人才不均衡,有的员工专业素质很强,而有的只是打打酱油。显然这会对整个会计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全面推进会计工作,人才是关键,会计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为此,应当充分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培训等途径和方式培养会计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勇于创新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提升会计服务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发现和选拔会计人才,以完成会计人才建设任务,确保会计人才建设与全面推进会计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2.2 会计人员性别比例失调
其实,作为公司的财务人员至少是需要有某种高屋建瓴的思路的,尤其是财会高管更是这样的。现在财会的改革往往更为需要能够从大的框架上知晓和理解财务与经营活动关系方面的知识,现代的会计正在向“信息有用论”方向发展,而这个信息有用其实未必就是非常细致的要求,而是讲求联系。我们不得不承认,性别的因素所产生的差异的客观性。比如,女士们往往比较感性,而男士们相对比较理性,女士们往往更注重细节,而男士们却可能在宏观方面考虑更多。其实,现代的财会需要的是两个结合的,帐目和资料是需要细致地耐心地弄出来的,恰如买回财务分析和决策的“料”,这些由比较细致
13 的人来做,而那个类似“炒菜”一般的分析了之类的,则需要有理性的和创造性的人来做。
现代会计的发展,已经把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的性别问题也实实在在的提到了一个议事日程的,愿我们的男男女女们在选择会计这个职业中不要有思维的定势,而是需要考虑自己的专长和性别特征,让这个特征与职业的要求形成某种衔接。
2.2.3 对会计人员的教育不足
目前我国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已越来越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在职业品德上,工作缺乏主动性、心浮气躁、不愿从基层做起;在能力上,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等还有待提高;在知识上,金融学、税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等知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用人单位普遍建议,应加强对会计本科生这方面素质的培养,调整和完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更好地适应今后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通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全面深入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使会计人员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14 3 我国会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动因分析 3.1 社会大众对会计信息的增大
中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历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面对市场运作的国际化和经营的全球化,学习国外先进的会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国际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已不可逆转。
2000年至今,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协调的领域也在不断日益扩大,趋同工作的每一步都是在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又充分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适当的解决方法。在整个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我们逐步由被动状态转入主动状态。
3.2 国际社会对会计信息范围和透明度要求提高
对于中国会计国际化“急于求成”的错误认识即很多人一味的追求、完全贴合欧美的会计制度准则,强调会计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会计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反映着一定社会环境的要求,同时又受一定的社会环境所制约。由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各国会计实务一些处理方式的种种不同。会计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及教育等。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中,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残余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进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和考证,其中如何协调也需要我们在摸索中前
15 进。
3.3 经济转轨使得会计改革难度增加
近年来,世界经济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经济的转轨也是的会计改革的难度增加。在现实中对一些更新过后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其实际操作很多企业却并未按照条款要求的实施到位,仍然保留着惯有的处理方式,这明显是态度的不端正导致的,因此,我们要加紧对新准则的宣传学习,对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则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
16
4 会计国际背景下会计改革的策略建议 4.1 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 对尚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我们不应被动消极地接受其他国家协调的结果,而应积极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日前的选择是,一方面,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和动向,充分借鉴吸收有益的技术和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照搬照抄国际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中,施加我们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通过争取国际会计界话语权,反被动为而主动。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姿态、以各种形式、真正地作为成员、作为主人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从中学习其制定的背景、实质意义,同时针对情况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更实际的可以我国会计准则与缩小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我国应当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可以代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尽快提升我国在国家会计趋同中的地位和作用,争取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主动权。
4.2 勇于实践,不能闭门造车 不断改进和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加强国际性的双向会计交流 。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奠基石,提及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必然仍存在着差距,在此笔者提议在财经类高等学校中可以设置
17 一系列介绍国外会计、国际会计的相关课程,如西方会计、经贸外语等,使每一个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能熟练掌握国际会计知识,并能将其中与中国不同的处理方式区别开来,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协调。同时,有条件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这将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的人才储备。据专家测算,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在校所获知识只占所需掌握知识的 10%左右,而其余 90%的知识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更新,因此即便我们实际上可以做到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国际会计知识,也不能沾沾自喜,要鼓励会计从业人员在实践中继续完善、补充自己。
4.3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会计国际化在我国是由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决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一种类型和模式,其最大特点在于以公有制来配置资源,同时十分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些都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为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要与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按照国际惯例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处理方法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使会计信息符合我国具体经济管理的需求,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正确对待国际性,要求我们应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引进并且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从而尽可能地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理论和实务时,必须对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都进行研究,必须本着去粗取精,去
18 伪存真,去糟粕取精华的认真态度,视需要和优劣而选择借鉴对象。
4.4 立足国情,推动会计发展
我们要想取得会计国际化的,就必须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之上,去发展会计,要正确认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中国会计的国际性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在这一渐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会计的中国特色为前提,掌握一定的原则:
一是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必须既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交往,又有利于维护我国自身的利益。在大方向上维护我国经济等方面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的方面,与国际化贴合,以求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
二是必须与国际会计协调的总体进程基本一致、并且做到循序渐进。我国应当走出去听取他国在会计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协调不仅仅在于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更要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协调,综合我国的经济特点做出调整。因此,中国会计的国际性,只能与国际会计标准协调的总体进程基本一致、循序渐进。
19
结
论 目前,在国外,许多国度的政府财务报告曾经较为完善了,我们能够自创国外先进的政府报告机制,来逐渐标准我国的政府报告,促进制度的不时完善与标准。尽量根绝空话、套话,加强数据的呈现,让政府报告真正成为政府决策和公众理解政府成果的重要信息来源。结语:经过对我国会计制度变革现状的简述,剖析了我国会计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根底上,剖析了我国会计制度变革的准绳及根据,并研讨了我国会计制度变革的对策,为新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变革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根据,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想意义。
世界经济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经济合作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断加强,加上随着各国自身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会计准则不断地加以修订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当
20 正确理解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辨证统一关系,避免极端化。在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保护我国民 族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利于我国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提下, 循序渐进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国际会计实务协调一致。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会计的国际化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应当服从经济建设的需要。相信我们只要对会计国家性和国际化之间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以务实的态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差异,一定能在稳健的发展中取得最大程度的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1 常勋;;解读国际会计协调化[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 年
2 王治安;陈红;;对当前中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研究[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 年
3 李孝林;会计国际化探索[J];四川会计;1994 年 08 期
4 王善平;论会计国际化理论的基本假设[J];中国农业会计;1994 年01 期
5 韦克刚;会计国际化是当代会计发展的趋势[J];会计之友;1994 年01 期
6 王善平;会计国际化的理性选择[J];财经科学;1994 年 03 期
7 颜延;;商法改革与会计国际化——会计改革的法律背景探析[A];
21 会计准则发展——第六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年
8 王颖;大陆与香港会计准则比较研究[D];同济大学;2006 年
9 李芬;我国会计国际化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年
10 王桂萍;会计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6 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