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改革》期末作业考核

发布时间:2020-08-07 来源: 调研报告 点击:

 《 当代教育改革 》

 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 100 0 分

 一、简答题 (每题 0 10 分,共 0 40 分。)

 1、简述教育改革的目的。

 教育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去除教育中陈旧的、错误的和有缺陷的东西,以改善教育之现状,说出自己的观点。

 2、简述国有企业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改革政策要逐步推进,切忌“一刀切”。

 第二,私有化过程中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要妥善安置分离出来的从教人员。

 第四,切忌在移交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

 3、简述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

 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是指教育财政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国家的教育财政,其功能虽有所不同,但基本功能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①资金筹措的功能。资金筹措是现代教育财政的根本职能之一。在当代教育发展中,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表现莫过于积极筹措支撑庞大教育系统所需要的巨额资金。②资源配置功能。资源配置是指将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分配到教育系统的各个部门和机构中去的管理活动。③供需调节功能。是指通过一定的财政手段(如教育财政政策和教育财政计划等)可以对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教育与该国该地区其他领域的收支,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地区单位间的利益转移以及教育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使教育投资更趋合理,使教育及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④监督管理功能。对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有效的监督管理,也使教育财政的重要功能之一。

 4、简要回答新课程管理体制的特点。

 (1)从课程决策和开发的行政主体来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举 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校本课程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2)从学校课程管理的权责分配来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行政权力主体各司其职 尽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学校课程整体中,是以国家课程为主,但管理学校课程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行政权力主体的共同责任,只是它们承担的职责各有侧重,范围有所不同。

 (3)从参与课程决策与开发的角色来看,学科专家主宰走向各种有关人士分权 实行新的课程管理体制后,除了中央教育官员、学科专家这些传统角色外,地方教育行政人员、课程论专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工商企业界的人士等等,都在或鼓励他们一某种方式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变革的过程中来。这无疑有助于课程科学水平的提高。

 二、论述题(共 0 20 分)

 1、联系我国当前教育实际,阐述一下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趋势。

 在改革前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明确的机构设置和清晰的隶属关系,但各机构中的权限却没有明确的划分,权限高度集中于高层级的行政机构中:教育管理权、资源分配权高度集中,决策权与执行权高度统一,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必然结果。计划经济体制强调计划性与统一性,只有高度的统一,才能使计划得以由上而下是实施,垂直式层级制的组织形态,为高度的集权制提供了组织保证。权限的集中,有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强有力控制,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得以有效的实施和充分的体现,但是随着我国精金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日益表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政策与法律调控机制在变化了的社会关系面前不仅难以适应,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体制性冲突。

 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属于中央集权制,其基本形式属于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是一种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适当结合的制度。就隶属关系而言,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上下级关系,同时作为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教育局等,隶属于同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体现了一种从属制。虽然 1985 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并且在近十年里又相继下放权限,但是,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直接干预教育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1)教育行政机构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混乱 在教育行政机构与政府的关系上,教育行政机构与政府机构是从属关系,但这并不意味行政机构与一切政府机构都是从属关系,教育行政机构与政府机构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并列、平等的关系。在实际运行中,教育行政机构相对于政府其他专门职能部门而言,其地位低于其他专门职能部门,这影响了教育行政组织职能的发挥及教育行政效率的提高。

 (2)教育行政机构内部设置的管理层次不合理 有些教育行政组织在设置管理层次时,不是根据有效管理的幅度,而是来自主观任意的构想;不是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而是为了多设置些职位以便安排干部,因而机构林立,人浮于事,从而导致了官僚主义和低效管理。

 (3)教育行政规章制度混淆不清 各种规章制度十分繁杂,不能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时作出调整,致使教育行政规章制度不能起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依法治教的局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下级教育行政规章制度不能与国家教育行政规章制度想吻合,各教育机关的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出现多头领导,使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校长、教师们感到无所适从。

 三、 综合分析题(共 0 40 分)

 有人说,“只有先进的教育评价观念是不够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最为重要的任务是要拿出具体的内容和方法”。你如何看待此观点,教育评价观念、

 方法和内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请你设计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评价体系(包括观念、内容、方法)。

 要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制度,首先就需要从传统的封闭、片面、局部、功利等评价思维方式中跳脱出来,树立一种全新的、开放的、整体的、全局的、具有价值追求的学生评价观点。这也是建立新的评价标准、使用新的评价方法、开拓新的评价领域的前提。

 (1)树立合理的学生评价观念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的核心。评价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通过问题发现帮助学生分析现实的状况及可能的发展路向,指导学生改进学习计划与方式,最终促进他们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评价的旨归和服务对象,而不是让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框架服务。强调过程性评价,能深入到学生发展的进程中,及时地、动态地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收获,从而可以对学生的良性发展和持续进步实施有效的、适时的指导。倡导参与性评价观,将评价活动看成是评价者与被评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操持评价情境观,要求评价标准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以便使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评价者能从学生实际的情况出发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而不至用先验的标准扭曲对个性发展的理解。树立评价伦理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评价的合理性和人本性,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的制订要兼顾适应性与超越性;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不能违背社会道德;评价者自身应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不做主观臆断,也不做胡乱指导;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操持公平、公正的理念。

  (2)选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内容 道德品质。其中又包含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行为的评价。主要的因子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能力。其中又包含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维度。主要的因子有:有学习的意愿和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能承担学习的责任、完成学习的任务;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等。

 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个性和情趣。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3)重视采用多样的、实用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 成长档案袋评定法,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是指通过对成长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它是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背景中出现的,其思想基础与改革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法,把学生在“班级参与”(class participation)和“课堂讨论”(class discussion)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会更有成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它与古希腊那位伟大的哲人所创造的“产婆术”有着共同的见地和追求。与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相比,其有着多方面的特点。操行评语评价法,它找到了一种促进个别化教育的好形式,它发挥了评语的教育功能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法,它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智力品质的评价,克服了传统评价只关注学生知性能力的片面性,使评价重新回归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完整而真实的生活,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相关热词搜索:作业 教育改革 期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