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教育改革探析
发布时间:2020-10-23 来源: 调查报告 点击:
环境设计教育改革探析
【提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愈来愈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旨在为相关领域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助推广大人民生活质量与居住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以创新视角为切入点,立足于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实况,探讨了改革该专业教育模式、内容以及具体方法的策略,希望可以为该领域专业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创新视域;环境设计教育;改革策略;现存问题;化创新策略
所谓环境设计,是指基于室内设计专业融合时代特征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凸显出内容繁杂、流程较多且专业要求高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很难在走入社会以后熟练掌握相应的软件,同时也不具备较为完备的理论积淀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这就集中反映了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问题所在。基于此探究创新视域下环境设计教育工作改革的方向及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环境设计概述
环境设计作为一门新型的研究人居环境的学科,其所涉及的专业内容凸显出繁杂且广阔的特点,并且在概念设计层面存在很多的行业
模糊地带以及专业争议性,这就给其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环境设计的开设目的在于创设良好的人与场所关系,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和谐的生活空间。这一专业的内涵凸显出时代性、历史性的显著特点,即需要有关人员牢牢把握不同时期社会市场的现实需求以及广大人民的审美趋向,对相应的理念、模式以及具体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调整。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西方建筑设计师与城市设计师逐渐认识到了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间的协调统一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环境设计理论及具体体系的诞生,也是现阶段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历史基础所在。
二、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脱离现实
现阶段,就我国各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实况来看,作为各高校新设立的一门艺术专业,整个教学系统都对该专业缺乏统一而全面的认识,在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层面,多效仿专业艺术院校,缺乏一套完善、科学且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再加上各所高校未能牢牢把握社会相关领域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因而在课程内容编排、教学进度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层面,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的出现脱节的现象,这就使得所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备较为完备的理论积淀,但在工作岗位中缺乏强大的竞争力,实际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价值大打折扣。
(二)专业教学人才十分匮乏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特别是就教学活动的开展来看,教师作为主要实施者,其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经验深刻影响着学生专业素质、技术水平的提升。但就我国现阶段各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配备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的成长与流动呈现出从学校到学校的特点,即缺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实践,对于各种新型设计知识也不具备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这就使其在开展环境设计教学工作过程中,极易受到传统单向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的桎梏,不利于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应用并检验理论知识,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倾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基于创新视阈下的环境设计教育改革策略
(一)改革课程体系内容
人们常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换句话说,要想基于创新创造的时代大背景,全面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开展的育人价值,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对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特别是基于环境设计专业所凸显出的应用型特点,因而该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特色性、科学性、灵活性的设计原则,并且全面提升该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应用并检验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可以在课程设置层面,推行六分设计、四分艺术原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培养学生以较高的美学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打破原有重视表现技法、轻视设计思路的教学倾向,逐步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技术水平,为其步入社会的相关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层面,有关主体必须全面提升课程内容编排的实用性与拓展性,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其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应用相应的原则、理念以及设计语言,启发其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陷入单纯理论学习的怪圈。总而言之创新视域下环境设计教育改革的推进,要求有关主体必须从教学理念以及育人目标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从而为改革工作的推进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现阶段,就我各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一方面其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层面缺乏有力的物质支持,另一方面相应的实践课程设置并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这就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难以满足其岗位工作开展的现实需要。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各所高校应当加大对该专业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起覆盖较广、教学条件完善且基础设施优良的校内实训室,为学生不同课程的专业仿真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设备设施增设的过程中,各所院校应当牢牢把握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态势,并且在实践教学内容编排层面落实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工作开展原则,全面提升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为相关行业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环境设计人才。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课程教师应当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培育活动,让同学们在设计实践中联系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例如教师可以以某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或者是某室内建筑的内部设计为主题,引导同学们根
据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设计思路,通过相应的材料设备设计出不同的作品,并且科学、客观评价学生设计的闪光点与缺漏之处。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引导,使其可以拓展自身的想象,发散自身的思维,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作品赋予个性与活力。
(三)准确定位抓住重点
基于创新创造的时代大背景,各所院校要想切实提升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就必须从源头出发,明确学校专业建设以及发展的方向,并且加大对市场相关行业的调研力度,全面剖析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学校的基础配置以及实训条件,给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牢牢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彰显不同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各所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选择出具有较高设计天分、审美能力的学生,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重点设计育人方向,为该专业学生学科素养以及创新创造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例外,基于此各所高校应当加大对于专业化设计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力度,为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各所院校为该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丰富而多样的培训活动,例如专业交流会、学术探讨会、教
学技能大赛等,使其可以接触到该领域内的先进理念与前沿技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责任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需要。
(五)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所凸显出的科学精神与艺术价值,因而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重视对学生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培育,这也是其应用设计工艺、设备配置、装饰材料以及设计造型的基础所在。基于此各所高校应当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如美学教学、艺术鉴赏、美术设计等课程的编排力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培养该专业学生较高的艺术审美与感悟能力,为其设计工作提供更多的灵感。例如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同学们鉴赏并剖析不同作品的设计特色、艺术审美价值所在,从而逐步培养其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环境设计经济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各所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全面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才能为相关行业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这也是助推我国设计领域长效、高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所在。
参考文献
1.陈莉 2017《设计教育改革中 3C 背景下的本科实践课程研究——
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 28 期。
2.陈铁军 2016《协同创新环境下高校室内设计教育改革的探索》,《知识经济》第 21 期。
3.史爱兵、田野 2013《以市场供需为导向的河北省环境设计教育改革研究》,《大众文艺》第 19 期。
4.张爱莉、赵航 2013《协同创新环境下高校室内设计教育改革的探索》,《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第 2 期。
作者:方智果 张洋 章丹音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