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两篇
发布时间:2020-11-23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例 两 篇
本文仅供参考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例【篇一】
xx 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 xx ”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xx”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
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xx 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亿元,较 xx 年的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较 xx 年提高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 13 县(市区)中有 6个县在全省 83 个县中居前 20 名,xx、xx 市、xx 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xx 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亿元,较 xx 年增加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xx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4187 元,是 xx 年的倍,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529 元,是 xx 年的倍,年均增长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建设保障性住房万套,搬迁贫困群众万人,稳定脱贫万人,解决了农村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 xx年的::调整为 xx 年的::。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
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150 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 200 个,“马栏红苹果”等 50 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xx 能化产业、xx 武功装备制造产业、xx 纺织产业以及 xxxx 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xx 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1550 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经济基础不牢固。全市多数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一业或一企”独大的现象,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县域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像 xx 主要依靠煤炭资源的开发,中部旱腰带地区主要依靠石灰石资源的开发,xx 区主要依靠 xx 等,一旦这些行业或企业市场形势发生逆转,县域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思想观念、战略思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市县
域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缺少能与全国百强、xx 十强前三甲相齐并论的大县强县。就目前全市排名最好的 xx 而言,xx 年生产总值亿元,仅为 xx 年全省十强县平均水平亿元的%,仅相当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差距可见一斑。同时,各县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特别是北部县差距更大,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进入“xx 省十强县”的 xx 在北部,全市排名后两位,在全省50名以后的xx县和xx县也都在北部。从人均财政收入上看,xx 人均财政收入 7319 元,居全省 12 位,武功县人均财政收入仅为 507 元,位居全省倒数第二,仅有 xx 的%。
三是产业结构待优化。总体来讲,全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不尽合理,一产过重,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综合竞争力不强,有几个县仍具有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一是农业比重大,产业化水平较低。全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虽然近些年,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传统农业依然占据主要位置,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优质高效农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二是工业技术含量低,资源依赖性强。全市县域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终端产品更少,市场占有率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对县域经济贡献份额小。三是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全市第三产业主要
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为现代工业、农业服务的金融、通讯、信息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较弱。
四是城镇化水平偏低。xx 年,我市县域城镇化率为%,分别比全省平均%和全国%低、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偏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县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如在有线电视入户率方面,我市有 5 个县处于全省 50 位之后,xx 只达到%,在全省居 79 位。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方面,我市有 7 个县市处于全省 50 位之后。特别是我市贫困人口多,目前全市有 33 万贫困人口,其中万名属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员;万人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脱贫工程量大,任务艰巨。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内经济步入“L”型增长阶段,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仍有一些瓶颈制约亟待破解。
资金问题。当前,我市大多县级财政仍然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甚至有的连“吃饭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好,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搞建设,所以不管是基础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项目,都必须争取上级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而县(市区)根本拿不出项目配套资金,形成了“争取项目困难,争到项目更困难”的怪圈。另外,金融体制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
展,由于金融机构惜贷慎贷,贷款约束条件多,使得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十分困难。比如,xx 陶瓷仿古砖项目在 xx 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建成,但因缺少 xx 万元发展资金,与多家金融机构协调却迟迟未能办理贷款,导致企业目前仍未投产。
项目问题。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县级层面一个项目真正要开工建设,至少需要经过 10 多个部门的审批,有的要盖几十个章,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土地的审批,最快也需要半年时间,有时甚至一年也难以批复下来。即使项目批复下来,征地搬迁按照正常程序和要求,需要三至四个月的时间开始征地搬迁。基层县区感觉到在项目审批过程依然存在程序复杂、审批周期过长的问题,既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也影响了县(市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人才问题。人才短缺、科技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个别领域甚至出现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现象。另外,由于基层公务员进口狭隘、人数少,县级每年补充公务员数量极为有限,混岗现象严重。以武功县为例,现有公务员 1299 名,事业编制人员 9000 多名,相当多的同志因工
作需要在行政岗位工作,但因身份限制,个人进步空间有限,容易出现“能干事的没身份、想干事的没位置”的尴尬局面。
政策问题。目前我省对县域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和资金呈碎片化、分散化,各部门的支持政策相互衔接不够,各项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县级政府存在对政策掌握不全、把握不准、信息不灵等问题,比如国家专项项目有几百项,专项资金有几万亿,县一级根本无法全面掌握信息,及时了解项目动态。还有些政策缺乏灵活性,比如我省未制定统一的电力、天然气价格供应政策,使得县(市区)招商引资处于被动,我们洽谈的彩虹玻璃生产线项目,因 xx 天然气供应价比 xx 市高出元,最终落户 xx。
三、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
xx 以来,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也随之出现新变化、新趋势。
一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提质增效升级当有作为。通过调研了解到,各县(市区)的发展速度普遍放缓,xx 年全市13 个县(市区)的增速都在两位以上,到 xx 年有 5 个县(市区)跌破两位数增长。而且过去发展速度更快的县,现在发展速度降低更大,遇到的困难也更多,例如 xx 生产总值增速由 xx 年的%回落到 xx 年的%。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正确认识阶段性特征,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
展之路,适应速度和结构变化,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
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长期以来,受“速度情结”“资源情结”影响,拼环境、拼资源、拼土地、拼资金的粗放型发展,已使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由之路。目前各县(市区)已正确认识到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资源环境过度依赖的局限性,将工作重心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县域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三是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的增长亮点正在形成。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动能和改造传统动能形成双轮驱动是治本之策。各县(市区)坚持创新驱动,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汽车消费、乡村民俗旅游等以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为代表的新经济动能成为亮点,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如武功县围绕建设“西北电子商务第一县”,着力做好县域电商、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创出了“中华农都·电商新城”品牌,
xx 年电商销售额达到亿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位居全国第二,加快了县域发展步伐。
四是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统筹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多年来,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带农”等工作机制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但农村地区仍然是“短板”,不管是从经济总量还是群众收入来看,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当前,要着力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镇化上取得突破,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城乡户籍居民社会福利政策并轨制度,努力使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五是社会治理难题增多,基本公共服务亟待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社会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群众的诉求也在发生变化,当前经济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一些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加之在过去 30 多年高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直接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实体经济收缩和财政收不抵支的严峻形势下,应增强政府职责,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增加群众收入,完善社保政策,加大脱贫力度,让民生诉求落地有声。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厚植新型工业优势。一是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目量质升级。保持招大引强的开放定力,依托我市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区域位置优势,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县域“十三五”规划和产业市场需求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注重引进成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明晰主导产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南部区域要发挥紧临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核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电子、医药、纺织等产业的转型升级。中部区域要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装备制造、生态环保、有机食品、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北部区域要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快推进原煤开采向发电、化工产品、新型建材等综合利用转变,提升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加大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培育引进力度,壮大民营经济。三是着力扶优培强,推动企业成长升级。坚持“壮大”与“育苗”并举,大力推动项目资金、要素保障、服务力量等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按照“催生一批、做强一批、招引一批、衍生一批”的原则,在狠抓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同时,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实施非公经济“1113”工程,支持一批企业走“专精新特”之路,支持一批企业兼并重组、做响品牌,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的“集团军”。四是做实集聚平台,
推动园区基础升级。制定园区投融资规划,加强金融创新,突破瓶颈制约。组建全市产业发展基金和城市建设发展基金,为县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 35 个县域工业园区的交通、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孵化器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二)以质效并进引领农业转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培育规模化的市场主体。加快土地登记、确权和发证工作,加快土地流转,坚持土地流转育主体、开放招商引主体、政策扶持强主体,积极发展规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努力形成主体引领、规模经营、技术集成、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发展多元化的新型业态。大力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适应市场消费导向,积极发展“农业+食品”“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长链。同时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规划和布局,不断完善各类标准,推动更多类似“马栏红苹果”“井冠莲菜”“莽原红红薯”等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无公害知名农产品走出国门。三是构建便捷化的流通网络。县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现代流通网络,快速抢占大中城市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培育各种形式的流通组织,壮大农村营销人才
队伍,发展各种专业市场、综合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形成功能齐全的商品流通体系,改变县域市场与城市大市场脱节的状况。
(三)以扩容提质主导城镇发展,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共建共荣,构建起以城区为龙头、以中心城镇为支撑、以特色镇为节点、以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一主多翼、区域组团、多极支撑、多元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二是设施先行,推进功能完备的城镇化。合理配置城镇资源,利用好国家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机遇,抓好城镇尤其是省市级重点镇、旅游名镇的水、电、气、暖、路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集贸市场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积极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三是共建共享,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完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政策体系,做好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指标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相关工作,引导财力物力重点向基层投放、向农村及贫困地区倾斜、向社会弱势群体惠及,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推动城镇化成果普惠于民、造福于民、方便于民。
(四)以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一是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清理、合并和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能简则简、能放则放,努力让市场主体有平等竞争的机会,不能将市场准入审批作为职能部门的权力。要着力改
变“重审批,轻监管”“以批代管”现象,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比如环境保护,要加强项目投产后的监管,一旦企业违规造成环境污染,必须以铁的手腕、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罚,要使企业违法成本高于非法所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推进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步伐,推进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产学研合作、产业链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四个同步”。加大科技孵化、科技研发、科技信息化和科技培训、科技政策激励等支持,着力培育创新主体。三是推进要素创新。引进担保集团、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落户县域,支持县域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金融渠道。设立重大项目扶持流动资金,完善市县两级工业企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推广运行 PPP 模式。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基层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把大招工放在大招商同等重要位置。加大县级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完善容错纠错防错机制,鼓励各级党员干部大胆干事创业,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敢试敢闯的良好氛围。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例【篇二】
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xx—xx年,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
从 xx 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xx 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6 亿元,是 xx 年的 2.4 倍,年均增长 14.5%,人均 GDP 突破 800 美元;实现财政收入 15.05 亿元,是 xx 年的 2.6倍,年均增长 20.8%,;农民人均纯收入 2969 元,比 xx 年增加 1150 元,年均增长 1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 28.83 亿元、财政收入 9.1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4%、26.4%,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 11.8 个百分点,xx、xx 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56 元,同比增长 26.8%,高于全市 9.2 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 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xx 居第 7 位,比 xx 年上升 16 位;xx 居第 8 位,比 xx 年上升 10 位;xx 居第 11 位,比 xx 年上升 30 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xx 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 xx 年的 44.4∶24.9∶30.7 调整为 25.8∶40.6∶33.6。5 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 20 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 15.7 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 2.9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已越过一、二、三和二、一、三两个阶段,进入二、三、一阶段。县域产业结构趋向工业化、所有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在县域工
业中,逐步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配件、家电、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食品、机械、轻纺服装等一批优势产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养殖业占农业比重提升到 55.7%,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主导作用日益显现。xx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151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5.1 亿元、工业税收 5.8 亿元,分别是 xx 年的 6 倍、5.1 倍和 5.3 倍,年均分别增长 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 xx 年的 78 户发展到 196 户,增加了 1.5 倍。工业对县域 GDP 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 37.3%和38.5%,5 年分别提高了近 20 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由 xx 年的 5.7%提高到 17.1%,上升了 11.4 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 3 个省级工业园区和 16 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xx 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 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 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 500 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 60%,xx 年家禽出栏量突破 1 亿只,比 xx 年增长 65%;苗
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 17 万亩、72.4 万亩,设施栽培达到10 万亩;成片造林 59 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xx 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 83家,年销售收入 76.9 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 3 家、省级 15 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 10 家,其中 10亿元以上 2 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xx 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xx 年固定资产投资 75.3亿元,是 xx 年的 4 倍多,年均增长 32.3%。5 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50.3 亿元,其中 xx 年达到 18.6 亿元,是 xx 年的 2.1 倍,年均增长 20.4%。今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1-6 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7 亿元,同比增长 134.9%,高于全市 22.6 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 48 个,实际到位资金 19 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 91.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
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 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 2063 个县(市)排名中,xx、xx 居中等以上位次,xx 处于中等偏下位次。我市县域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相比,GDP 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21.5%,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24.2%,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职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44.1%和 60.8%。与百强县最后一名 xx 市相比,GDP 最高的 xx 县不及它的 30%,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 xx 县仅有它 44.4%,人均指标相差更多。
差距之二,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层次不高。长期以来,我市三县是全国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一产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近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xx 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 90.4%,而我市为 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 xx 县要比 xx 市低 21.9 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xx 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151家,总数比 xx 市还要少 17 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115.5 亿元,只及 xx 市 59.6%。从各县情况看,xx、xx和 xx 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 xx 市的 14.9%、2
5%和 1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 xx 市的 31.3%、20.9%和 7.4%。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主要靠江汽、二电厂等几个大企业拉动,县域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差距之三,县域投资不足,经济外向度低。我市县域经济内资不足、外资有限,投资能力较弱。xx 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 794 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15.4%。xx、xx、xx 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 1129 元、660 元和 592元,只有 xx 的 39%、23%和 21%。县域贷款水平偏低,到xx 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 55.7 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 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 1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 xx 也只有百强县的 11.7%,只及 xx 的 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1.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 2.2%,远远低于 xx1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
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xx 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 0.07 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 4.37 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 xx 年 5 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 54842 户,注册资金仅为 7.28 亿元,户均仅 1.3 万元;私营企业 3854 户,注册资金 5.6 亿元,户均仅 14.6 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 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 70%以上的水平。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
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政府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
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141”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
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xx”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合肥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
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