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形成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11-16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浅析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摘 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建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之上的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求的扶贫思想,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现实依据是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是精准化理念,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其他扶贫思想的不同在于精准,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从中国扶贫的历史来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策的扶贫工作,在针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或是在脱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缺乏精准化理念的指导。为此,2017 年,中央政治局针对今后怎样进一步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召开会议。在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强化各级负责单位的扶贫工作责任、加大力度进行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困难问题,做好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要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目标的稳步实现。习近平同志关于精准扶贫的思想为今后的扶贫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具体方向。当前各地区正加大对农村继承地区的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从多角度,多渠道积极推进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地有效开展与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深入学习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切实在扶贫实践中落实和贯彻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而不断努力。

 关键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精准脱贫工作

 引言

 精准扶贫包括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在这四种工作理念中,其核心要义是精准,首先要求在扶贫工作中将精准化理念作为基本理念来指导扶贫工作,贯穿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分批分类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工具,其主要内涵是“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分批分次工程逐渐实现脱贫。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的扶贫工作首先要确定核心方向,第一步应当做好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所谓精准扶贫,就是遵循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因时、因地对贫困区域、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精确识别,按照当地的实际开展联动帮扶和分类管理,并引入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开展精准考核的过程。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在于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实际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曾多次形象地强调,扶贫开发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能“大水漫灌”,而应少搞盆景真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切实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扶贫,做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让贫困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萌芽 在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他 1988 年至 1990 年在福建宁德地区担任地委书记时期的重要讲话、文章。这一时期,正是中

 国改革开放从起步到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指出,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习近平结合浙江实际,多次强调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2003 年,习近平同志在人大讨论中提出:“我国的广大贫困地区也不是都是普遍的整体性贫困,很多贫困地区也存在资产超过一百万元以上的富裕人口,贫困并不是普遍现象,也不实不可解决的问题,因而扶贫工作首先要做到扶贫对象的明确化,扶真贫,做好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将扶贫工作的资金用于真正解决贫困户问题上。” (二)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 2012 年 12 月,习近平到我国著名的贫困地区河北省阜平县进行扶贫工作考察,主题为“慰问贫困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同志提出,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的孩子门培养成为人才,这才是扶贫的根本之策。在考察工作中,习近平提出,“消除贫困、实现广大社会人口的共同富裕目标,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当前形势下,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工作,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在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开展问题”。精准扶贫思想最早出现是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考察时首次作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而后在 2014年 3 月习近平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

 (三)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

 随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扶贫思想进行补充和解释,在 2015 年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使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

 2015 年 1 月,在党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要明确扶贫工作的目标对象、通过有针对性地扶贫措施的开展,采取有效行动深入落实精准扶贫,在贫困人口的确定上要细致化,准确化,对于扶贫项目的设计与扶贫资金的落实都应当本着精准扶贫的精神思想切实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扶贫工作针对的是真正的贫困人口,解决的是真正的贫困问题”。

 2015 年 6 月,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提出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上要注意“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基层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首先在贫困目标的识别上要精准、其次要在扶贫项目的规划落实上做到精准。

 2015 年八月,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当中,习近平介绍了自己青年下乡当农民的经历和多年扶贫的感受,并介绍了中国的扶贫经验,提出要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扶贫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到真正的贫困户与贫困地区。做好“五个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参与扶贫。同时他再一次强调了扶贫必扶智,加强教育扶贫的问题。

 (四)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实践 当前,不管贫困者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贫困,但追根到底,精神

 上的贫困始终是造成贫困的主要根源。如果贫困者存在精神贫困现象,那么首先体现在贫困者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缺乏踏实敢干的勇气,安于贫困。如何树立贫困者的脱贫信心,帮助贫困者提高自身素质,营造出集体脱贫,集体奋斗的环境和氛围,让贫困者拿出敢想敢干敢发展致富的毅力和决心,使贫困者认识到自身有能力实现脱贫,发挥贫困者自身的及主观能动性,使贫困者在精神上实现富裕,是实现贫困者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也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

 2016 年 1 月,习近平同志在重庆地区开展扶贫工作调研过程中提出,“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取得成绩,关键在于做好精准扶贫,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采取措施找准方向,明确扶贫的目标与范围,通过合理确定贫困人口的具体目标,找准扶贫的针对对象,通过对现实贫困问题的深入解析与贫困原因的精确查找,量身定做切实有效的扶贫措施。

 2017 年 2 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会议谈话中提出,扶贫工作的开展要做到信守承诺,政府扶贫措施的开展要讲究计划与政策落实相吻合,对于广大农村基层的贫困问题要切实按照扶贫计划如期开展、解决我国区域性的贫困问题,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任务,是政府对人们作出的承诺。

 2018 年习近平在河北太行山区产业进行了相关精准扶贫工作,并进行了视察,习近平指出要做到切实实现承诺的计划任务,通过强化领导责任、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例如、加强各个政府部门的协同合

 作、强化扶贫工作上的支援帮扶机制作、通过整合我国不同地区的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开展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通过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地区的脱贫动力、将扶贫任务落到实处,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做好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实践方法 (一)进行精准识别 1、确定识别流程 识准对象,就是实事求是地把家庭人口多、收入水平、致富能力弱的贫困户作为真正的扶贫户,这是脱贫攻坚的方向和目标问题。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农村属于熟人社会,大家相互之间都很熟悉,谁家贫困、谁家不贫困,群众最有发言权,彼此之间最了解。农村情况很复杂,为了做到能够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扶贫单位不能想当然地自己说了算,而应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群众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让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有发言权,让群众根据当地的“标准”确定扶贫对象。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因素主要有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因劳动能力弱致贫及其他原因致贫等若干方面,国务院扶贫办 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年全国 7000 多万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有42%;因灾致贫的有 20%;因学致贫的有 10%;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的有8%;其他原因致贫的有 20%。根据习近平的要求,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际上就是要把脉问诊,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比如对于因病致贫的群众进行健康扶贫工作;对于因天灾及丧失劳动能力的

 群众进行政府救助兜底扶贫;对于因学致贫的贫困群众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智力扶贫。贫困的程度不同,需要的帮扶救助措施也应不同。对于贫困程度较深的绝对贫困户,应先保障基本温饱,再根据其具体的致贫原因选择合适的帮扶措施,确保这部分贫困户吃上饭、穿上衣、住上房、上起学;对于贫困程度较浅的相对贫困户,注重从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入手,通过“拉一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扶一把”提高农民自身素质,通过“帮一把”为农民排忧解难。

 2、做好建档立卡 2017 年 2 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不难看出,习近平在论述精准扶贫时,很重视建档立卡工作。这项工作的实际目的,是对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内容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起贫困户相关档案,实现统一、动态管理,坚决把不符合扶贫标准的对象清出去,把符合扶贫标准的对象纳进来。建档立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每年根据扶贫对象、扶贫地区的发展实际,做到扶贫对象能进能出,既做到贫困户无一遗漏,又要避免“养懒汉”的现象,判断贫困户有没有在扶贫单位的帮助下脱贫,需要贫困户自愿退出贫困户名单,并签字确认通过帮扶实现了脱贫。当然,对于脱贫又返贫的贫困户,仍可以重新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确保扶贫资源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只有通过建档立卡,把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摸清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扶贫工作,也才不至于出现工

 作上的失误。因此,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制度要坚持,依靠群众精准找到和帮助贫困户。当然,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标准不大一样,比如中部某省份的一个地级市规定: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5 年低于 2855 元(2010 年不变价为 2300 元)的农户为贫困户,贫困户必须是以户为单元,家庭主要劳动力 60 岁以下、有劳动能力和较强的脱贫愿望、处于扶贫标准线下的农村居民。

 (二)做好精准帮扶工作 1、结对帮扶 所谓结对帮扶,就是通过“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结对形式,采取促进就业、扶持创业、资助学业、改善生活、解决困难等措施,经常看望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详细了解他们的贫困状况,主动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帮扶村率先退出贫困村,贫困户率先稳定脱贫。习近平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就曾经专门调研过福州郊区十个乡镇的“结对子”工作,他对经济发达地区结对帮扶相对落后地区的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落后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同时,习近平也提醒“结对子”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实取得帮扶效果,不能盲目行动,“结对子要避免一哄而起,不切实际的做法。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深化、提高,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个新的内容,新的点子,使这一项工作能长期坚持、健康发展。”

 2、驻村帮扶 2017 年 12 月,习近平就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作出

 重要指示,他强调:“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为了切实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必须组建常年驻村工作队,安排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的党员干部常年脱产驻村开展工作,跟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程参与贫困村、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工作,切实当好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员”、沟通交流的“联络员”、班子建设的“指导员”、群众致富的“参谋员”、项目资金的“监管员”、为民解困的“服务员”、化解矛盾的“消防员”。在驻村帮扶方面,河南省郑州市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驻村帮扶工作队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工作队长每月驻村工作不能少于 2 次 4 天,工作队员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必须脱产,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帮扶村,每月驻村工作不能少于 20 天。工作队成员在帮扶村工作期间,每天都要记录工作记实日志,市、区县委驻村帮扶办要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抽查工作队成员驻村情况,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该市特别重视加强驻村帮扶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考核,专门制定了相关考核机制。

 3、扶志扶智 扶贫不但是扶志,还有扶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针对之前扶贫过程出现的贫困户“等、靠、要”现象,以及“有体力、无能力”的现实,提出了应对的方法和手段。农民是参与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

 了产品产量的高低与质量的好坏。同时提高农民自身科学素质可以提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农民可以根据农产品的实际生长情况、虫害情况使用农药,肥料等方式进行护理,避免因错过时机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而影响作物产量。但是在农村地区,大量农民由于经济因素、思想因素、受教育条件等因素导致其受教育年限水平不高,而农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长短对农民人均收入的高低具有明显的正向刺激作用,也是造成农村各个家庭人均收入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村地区劳动力普遍受教育年限偏低,整体文化素质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农民对新农业技术,新农业设备使用,新农业理念的接受学习能力不高,影响到新型农业技术,环保、绿色农业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对此,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在建设教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普及和巩固了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广,利用各个县域内广播、电视、图书、各个行政村图书室等多方面途径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农业理念,并逐渐实施免费的农村职业教育,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

 在提高农村劳动力基础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农业科研投入。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水平,利用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农民长期种养殖经验相结合,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将一部分先进农民培养为后备农业技术人员。另外还应促进农业技术商品化,使农业技术可以进入市场创造经济效益,运用市场的力量将科研

 机构、企业、农民相结合,形成以技术开发为主的创新发展模式。另外,需要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工作,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率,积极解决农村地区没有得到土地的农民以及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在这之中尤其要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是返乡农民工走出“打工无前途,回乡无意思”的现实困局,立足本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返乡农民工投身产业发展,投入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宽松环境,指导、帮助一部分有头脑、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

 例如:太行山地区各县应该健全和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手段定期开展必要的专业农作物管理栽培技术指导。在熟练农业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强化作物栽培管理技能,促进农民生产技能的强化以及绿色无公害意识的培养。另外,应定时聘请农业相关方面的专家去当地农业产业生产园区讲解技术管理、生产现状评估,做到产品生产因时、因地制宜;农民自身应当提高文化水平,学会使用网络等新的技术手段,利用新的网络营销方式销售产品。促进太行山区产品实现质量好、产量大的生产目标,农业产业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三)完善精准管理 在传统的扶贫开发中,一些扶贫单位在资金管理上很不规范,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情况时常发生,“跑、冒、滴、漏”更是普遍存在,扶贫资金犹如“唐僧肉”,人人见了都想吃一口,倾盆大雨降到群众身上就成了毛毛雨。因此,必须改变扶贫工作中“重建设、轻管

 理”的思想认识,下真功夫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以便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2017 年 3 月 8 日,习近平形象地用“绣花”功夫形容精准扶贫,对当前攻坚克难中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决不能在扶贫过程中出现管理上的漏洞,认真调查研究精准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流程,确保扶贫资金等资源合理分配使用并发挥最大效力。

 在实施精准管理中,习近平提出要在“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怎么退”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精准监管,以往的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在“扶持谁”“谁来扶”及“怎么扶”方面强调的比较多,但在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如何退出方面很少涉及,甚至出现了以被评为贫困户、贫困县为荣的怪事。2012 年 12 月,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就批评了争戴“贫困帽”的例子,“反映说2012 年初,某省某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县政府网站上发布了‘特大喜讯’,热烈祝贺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了防止在精准脱贫中弄虚作假,避免出现拖延病和急躁症,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习近平在继承党的扶贫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特别是提出了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思想。为了贯彻好习近平提出的这一重要思想,2016 年 4 月 23 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这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对于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四)进行精准考核

 1、改进扶贫政绩考核方式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各种表格满天飞,登记表、调查表、信息采集表、帮扶卡、扶贫手册等表格多如牛毛,比如某地的贫困退出所需资料就有一大串,贫困户脱贫验收表、贫困户脱贫验收送审表、贫困户脱贫县级抽查复核表、贫困村退出验收审批表、贫困县摘帽验收审批表、贫困户脱贫公示表、贫困户脱贫公示名单、贫困户脱贫公告、贫困户脱贫公告名单、贫困村退出公示、贫困村退出公告、贫困县摘帽公示等,表格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程序越来越细、越来越繁琐,一线扶贫工作者整天被各种检查压得喘不上气来。但是,为了应付上面的层层检查考核任务,一线扶贫工作者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填表格、做数据上,生怕出任何差错和纰漏,哪里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中去。一线扶贫工作者和贫困群众都不堪重负,为此颇有怨言。因此,对扶贫工作进行考核,应注重考察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要总是在密密麻麻的表格及资料中检查扶贫工作。

 2、吸收贫困群众参与考核 “切实落实群众参与的反贫困方针,充分尊重贫困人口的选择权,充分发挥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贫困人口充分参与到反贫困治理中来,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精准扶贫工作搞的好不好、效果如何,扶贫部门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由自己说了算,而应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主体作用,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精准扶贫考核中来,确保贫困群众对精准扶贫项

 目有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如何管理和使用精准扶贫资金、选择什么项目、如何实施项目、项目实施的效果如何,都应该与贫困群众沟通协商,采取重点考评与一般考评、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听取驻村帮扶汇报、实地查看核实、开展贫困群众满意度测评、述职报告评议等方式,客观评价扶贫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实绩,避免自上而下式的单一考核方式,实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价一线扶贫工作者实绩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中兢兢业业、成绩突出的一线扶贫工作者,提拔使用时给予重点考虑;对工作不实、力度不大的一线扶贫工作者,要及时给予处分,从而倒逼扶贫单位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三、精准扶贫的发展前景 (一)坚持以人为本,增强脱贫内在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贫困作为一种这种社会问题只能通过人民群众去解决。纵观扶贫历程,可以得知扶贫开发工作是一个长期的,需要贫困者自身行动参与的工作。贫困地区的贫困主体是贫困居民,而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也在于能否以人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能否发挥贫困者的主体能动性。若是扶贫工作中不坚持这一思想基础,那么扶贫最终是“空中楼阁”式的输血式扶贫,只能舍本逐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在扶贫工作与扶贫产业发展工作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贫困居民收入,增加地区就业机会为唯一工作目标,

 要使扶贫工作融入贫困地区的文化,贫困居民的思想中去。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着增加贫困居民物质财富,提高贫困者自主脱贫能力,提高农民主体地位为目标,同时应当结合当地发展特色,发展扶贫产业,让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发挥其自主积极性,主动参与进扶贫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来,真正成为扶贫工作的主力。并且在建设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提高贫困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当地农村文化的保护和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使更多的农民认同农村文化,避免传统农村文化和价值体系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浪潮中出现分崩离析,团结农民一起走向富裕,并且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让农民子弟得到更好的教育,避免了再次因文化问题返贫。农村发展扶贫产业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性和文化多样性,重视优质农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农村经济条件得到良好向上发展,实现农村发展良性循环,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能力的内生动力。

 (二)注重保护环境,实现生态持续发展

 在发展产业扶贫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产业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农业发展对人类是重要的,农业不仅具有生产粮食,维持人类生存的功能,还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多种生态效益。而农村贫困问题与生态环境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并且陷入恶性循环,这往往是造成贫困地区发展不可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产业扶贫推进的过程中,应当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足够的意

 识,针对各个地区不同自然形态、不同产业的分布格局,合理规划产业所在地域,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合理处理规模种植,规模养殖所造成的牲畜废弃物污染和秸秆焚烧物污染等问题。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危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的资源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农业,发挥良好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品牌优势,走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四、结论 总之,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和方法论的,其形成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实际上,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就对贫困群众充满了深厚感情,对如何实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如“笨鸟先飞”“滴水穿石”等至今仍有很强现实意义的重要扶贫思想。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地重视扶贫工作,始终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放在心上,经常深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中,其扶贫思想逐渐从萌芽、成长、发展走向了成熟,为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7、27 [2]巫继学,王建生.马克思绝对贫困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理解.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23-28 [3]渡边雅男,谭晓军.世界的贫困贫困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7):103-108 [4]赵汇.清除考茨基对马克思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附加.高校理论战线,2017(11):66-69 [5]孙芳.《哲学的贫困》中的贫困观及其当代意义.理论月刊,2017,(7):41-44 [6]马俊峰.马克思对贫困的政治哲学思考——对《评一个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的解读.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3-87 [7]胡莹.当代资本主义还存在‘绝对贫困’吗?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6):76-82 [8]习近平.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人民日报,2015-06-20 [9]华正学.毛泽东反贫困理论的当代审视与科学反思.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3):58-61 [10]张瑞敏,张晓婵.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反贫困路径选择探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86-90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精准 扶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