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风景写生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0-10-22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建筑学风景写生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对建筑学风景写生改革必要性的分析,论述了在强调建筑教育特色的背景下,以皖南地域文化为依托的建筑学风景写生教学改革,提出关于写生选址,写生内容,写生形式手段和评价及反馈机制的教学改革内容,使美术基础教育能够更加契合建筑学专业的要求,使得教学具有地域特色,使学生获得深入的传统文化认知,为之后的设计环节提供灵感来源和创新基础。

 关键词:建筑学风景写生;皖南地域文化;教学改革;传统文化

 一、建筑学风景写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学风景写生课程属于建筑学美术基础课程之一,目前国内建筑学美术基础教学主要由基础教学中的素描和色彩为主要内容,通过直观的摹写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但学生的专业思维,空间和体积的构成能力这些设计上需要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传统的美术教育内容需要适应建筑学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全新的理念来提高学生的设计感。

 1、以“布杂”为主的建筑学传统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缺陷

 香港中文大学顾大庆教授认为,教学成果的趋同是当代中国建筑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导致不同学校的设计教学成果雷同的原因之一就是建筑教育主要有三个基本模式——美院(即“布杂”)、工学院和大学中,“布杂”的影响最深。我国的建筑教育大多以绘画为教育基础,面临的问题是工科模式的缺失。如何补充工科背景的建筑学学生实践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2、地域文化的缺失对教学成果和目标的影响

 在中国美院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对建筑学专业一系列实验教学总结中,提出了对学生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和重建当代中国的本土建筑学的理念,这些思考都充分融合进入具体的相关课程设置里。王澍认为,最近的几十年中国本土的建筑文化消失瓦解速度非常快,我国的建筑教育缺少思想和独立的立场,当下的建筑教育更多的是模仿国外,缺乏对中国建筑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在建筑教育中应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念。

 二、建筑学风景写生教学改革内容

 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学专业依托工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并借助本校艺术学院的师资力量,通过对写生选址,教师团队的调整,写生内容,写生形式和手段以及评价与反馈等多方面教学机制的改革,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突出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并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1、写生地点的选择

 在风景写生地点的选择上,如何增加地域性特色,如何将建筑学教学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安徽工程大学地属皖南,安徽皖南古民居,有着大量明清古村落,建筑依托于地域特征明显的自然环境,山水地理条件,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和及其丰富的徽州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建筑学等专业前来风景写生。我们选择皖南古村落作为学生的美术实习基地,并和歙县、黟县多个古村落写生基地建立了合作,两周时间集中

 周中安排学生分别在西递、宏村、南屏、屏山等多个代表性村落和古民居进行风景写生实习,目的要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多种类型的村落和民居,体验独具特色的徽州地域文化,让学生在风景写生过程中获得对地域文化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知。

 2、师资和教学团队的设置

 采用学院工科背景的建筑学教师和本校艺术学院的专业艺术教师共同带队的方法,改变以往由艺术学院老师带队,完全以艺术性为主导,缺乏建筑学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不足,同时由艺术教师针对理工科学生美术基础缺乏,基本绘图技巧不熟练和造型准确度不够的特点,进行指导和提高,而建筑学教师更多从建筑学综合能力的角度,把握写生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空间认知能力,对形态和色彩的抽象认知方面的训练。教学过程中需要专业教师和美术教师加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完成。

 3、写生内容的调整

 传统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风景写生和艺术类学生几乎相同,我们通过建筑学教师与艺术教师共同探讨,对学生写生对象,写生范围作了调整,强调了对传统建筑特征的观察,对地域性景观特征的把握,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加强了对地域建筑文化的捕捉和呈现,并通过一定分析图示,结构素描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1)将写生对象分类,按照范围大小从规划,街道,建筑,室外,室内,到建筑构建的不同层级专题,每天安排一到两个专题写生内容,要求学生依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熟悉并运用手段表达出来;对传统建筑街道写生

 之前先进行街道比例尺度的分析,在构图和造型阶段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不同时代建筑进行风格类别区分,选取有特征的室内外场景进行写生,目标明确,对构图进行取舍,一些表现主题场景不相协调的内容加以增补,来取得构图的完整和表达内容的主题明确。(2)写生对象以建筑为主,强调对传统地域文化的关注,如每到一个新的村子,首先从村庄选址规划方面入手,写生开始先要求学生用脚丈量街道,了解整体布局,通过小组配合进行村庄认知地图的绘制,并利用航拍仪和地图来验证,加强学生对传统村落规划知识的体验和认知。在街道场景写生过程中,对传统街道的比例进行分析,增强对传统民居尺度关系的理解,从视觉印象到分析理解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3)指导学生观察现实中的具有特色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特征,并加以表现,主要通过对地形形态的表现,对色彩的把握,尤其是不同天气,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内,色调和环境的感悟,对传统徽派建筑的环境色调,从环境色到建筑色,设施等的色彩进行抽离分析,提高美感和对美的领悟能力。(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人文环境,加强对所刻画对象的理解和认知,加强对皖南地域环境特征掌握,鼓励学生多观察当地居民生活,多体验民风民俗,在写生对象选择上能够积极创新,充分理解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关系,加强表现力,能够以富有地域特色的场景来打动人。

 4、写生形式和手段的创新

 随着当下的美术基础教育发展,艺术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写生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不拘泥于单一绘画形式,采用硬笔速写,

 硬笔淡彩,水彩,彩铅,马克笔和手绘平板等多样形式,灵活创作。筑街道认知主要采用钢笔线条速写的形式,训练准确快速的把握空间尺度和形态;而建筑表现主要采用钢笔淡彩形式,对传统建筑形态、结构、构造用钢笔进行准确勾勒,并利用一些实验性水彩技法加强表现效果,如在皖南宏村写生的时候遇到过潮湿多雨天气,更适合湿画法表达村口南湖烟雨蒙蒙的云雾,对画面气韵神态的把握对于学生从写生到未来处理有地域特征的建筑设计效果图的表达有着一定的启示。

 5、评价与反馈机制的改良

 由于教学过程的多样化,最终作业成果也是多样化的,我们采取小组讨论,分批评图的形式,每天晚上组织对当天写生作业成果的展评,将各班作业全部摊开,让学生一一介绍自己的作品从构思到表现过程。每天产生的优秀作品被抽出来巡回展示,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和进步,而面对出现的普遍和个别问题,通过同学之间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等评价环节,能够及时得到纠正和改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看到学生每天都有收获,两周的集中训练结束之后,写生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结语

 我们从传统地域文化认知的角度加强建筑学美术基础教育中风景写生对学生传统文化观的培养,并与后期开设的一系列融合地域特色的课程相结合,如徽州建筑与文化课程,使学生对传统建筑有进一步了解如三年级徽文化主题博览建筑设计,运用地域性的色彩造型语言,

 效果图制中能够考虑城市环境特点处理色调,更加真实生动;四年级城市设计课程中,理解和运用传统地域性建筑的符号语言和造型元素,学会抽象和概括,从形到神的转化;在毕业设计的皖南地区城市和乡村更新课题中,利用风景写生阶段对徽州传统民居的空间,形式,色彩、材料等多方面的总结和积累,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培养能够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建筑学应用型人才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赵静,顾素文.建筑学美术基础课程改革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8):91-91

 [2]顾大庆.美院、工学院和大学———从建筑学的渊源谈建筑教育的特色[J].城市建筑,2015,(6):15-19

 [3]王澍.将实验进行到底写在“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之前[J].时代建筑,2017,(3):17-23

 作者:俞梦璇 李茜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建筑学 教学改革 写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