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三重逻辑,学习四史重要论述

发布时间:2020-10-17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假借学术探究和反思历史之名,实为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反动社会思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重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基于理论、历史、实践的三重逻辑,全面剖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本质与反动表现,厘清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史观”的理路,阐明了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应对策略,为我们在新时代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四史”;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历史虚无主义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上进行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四史”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学习习近平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有利于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进而在新时代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现 一、理论逻辑: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本质与反动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时常打着学术探究和反思历史的旗号,通过否定历史客观存在,虚构个体历史记忆,消解社会主流价值,借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对此洞若观火,深刻披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本质,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四史”的惯用手法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图谋。

 (一)在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中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质 本质

  唯物史观主张,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探求历史本质的原貌和历史规律的真实,而非历史过程的碎片和历史细节的精巧,从而真正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1]650 现代唯物主义将历史视为人类发展的过程,并将揭示这一过程的运动规律作为自身的使命,因而是指导我们获得对于历史真意正确认识的唯一科学理论指南。历史虚无主义则摒弃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历史认识的片面性和历史选择的偶然性随意裁剪历史,全面否定“四史”的地位和价值,以达到动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这一主观目的。这种所谓的“反思历史”和“学术研究”实则背离了“解放思想”的本意,本质上是一种对科学历史观、民族观与国家观全面虚

 无化的唯心史观。在习近平的历史观中,历史是由过去、当下和未来一脉相承的完整篇章,“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2]在他看来,对历史虚无主义要达到本真的认识和根本的批驳,需要看到历史的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相互联系与前后承接。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丑化和攻击,他基于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 170 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多年的发展史的全时段和大视野,得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3]2 的结论。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发动侵华战争甚至美化侵华战争事实的丑恶嘴脸,他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4]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制造反差的方式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整体联系,他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接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发展成就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作用,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思维衡量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发展。正是在深刻把握历史与现实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习近平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本质,为我们进一步学好“四史”这一必修课,批驳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根本参照。

 (二)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揭示历 史虚无主义选择性虚无和抹杀“ 四史” 的惯用手法

 历史虚无主义在阐释历史事件时,用假设推论代替客观存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混淆是非好坏标准,在解读历史思想时,极尽抹黑歪曲之能事。历史虚无主义缺乏对实事求是精神这一历史研究根本准则的应有遵循,本质是对唯物史观的全面背弃。正是在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四史”的惯用手法。一是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手法是选择性虚无。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深谙用假设解构史实之道,如提出“假设不搞五四运动”“假设不向苏联学习而以英美为师”“假如没有共产党执政”等一系列毫无根据的设想,企图重构历史。另一方面,擅用“选择性虚无”手法以达至其褒西贬中的目的,如否定中国革命在宣传反帝反封建中的重要作用,但却肯定资产阶级“启蒙”的建设性意义;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但却把西方社会发展道路奉为圭臬。可见,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从既定的历史事实出发,而是以其随意设定的历史“还原”历史过程。对此,习近平曾多次强调“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5]9。历史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原始材料,把对历史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上,才能澄明历史的本质。二是揭示历史虚无主义以抽象的个人主义价值内核,否定革命和歪曲“四史”的行径。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脱域”于特定的民族、阶级、国情和历史情境,以偏狭的人性视角揣测革命领袖意志,无视时代条件,肆意抹杀其丰功伟绩。尽管革命领袖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和卓越的斗争本领,但正如习近

 平所强调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6]“四史”蕴含着推动人类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和照亮自身解放道路的科学密码,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承扬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浴血奋战、矢志复兴的民族精神。我们应当在不断学习“四史”中汲取理论智慧和精神能量,厚植爱党爱国的历史自信与价值自信,旗帜鲜明地同歪曲“四史”的错误言论进行坚决的伟大斗争。

 (三)在省思历史经验中揭露历史虚无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图 的政治企图 历史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反映和现实投射,其思想根源与全盘西化论如影随形,其现实流变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时涨时落,其利益诉求与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企图交相呼应。历史虚无主义广泛传播错误的历史观,不遗余力地散布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和“中国崩溃论”,全面攻击抹黑“四史”,处心积虑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贴上各种标签,意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乃至彻底摧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正是在不断省思历史经验和警惕错误社会思潮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中,习近平深刻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8 一是在反思苏共垮台的前车之鉴中,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苏联之

 所以解体,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放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全盘否定苏共历史和领导人的思想偏差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8]32 思想上的混乱必将导致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软弱涣散,最终走上亡党亡国的末路。二是在对党和国家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正确把握中,告诫全党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妄图颠覆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图谋。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抓住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历史的细枝末节大作文章,“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9]113 据此可见,历史虚无主义具有明显的反党和反社会主义意图,本质上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正是通过不断回望来时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习近平才能把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剖析得如此透彻。鉴于此,我们必须珍视历史,要通过不断深化对“四史”的学习,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防线,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二、历史逻辑:厘清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 史观” 理路 历史虚无主义依附于唯心主义世界观,不是立足历史整体揭示历史的本质,而是凭借“随心所欲”的臆想肆意歪曲历史,进而

 得出有悖于历史真相的结论。对此,习近平围绕“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观”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廓清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史观”理路。

 (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提出要从政治高度认识“ 四史”义 的重要意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内蕴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涵养着立国兴国的智慧。如何评价“四史”,不是纯粹的历史问题,更是事关旗帜和道路的立场问题,必须要从政治高度去认识“四史”的重要意义。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将意识形态阵地拱手让人,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正确航线。历史虚无主义趁虚而入,全盘否定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国家领袖和苏共历史,致使举国上下陷入思想迷茫和混乱不堪。以苏为鉴,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所造成的乱史灭国的严重危害,对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四史”,不断从中汲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负面影响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和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等主题带领全党集体学习党史国史相关内容;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

 重中之重,同学习“四史”结合起来,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庆祝建党、建国、建军、改革开放等重大时间节点和纪念抗战胜利、长征胜利、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人民铭记历史。只要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筑牢历史唯物主义的堤坝,从政治觉悟上修好“四史”这门必修课,就能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势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护好意识形态领域的良好生态。

 (二)“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 ,强调要树立辩证科学观 的大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待社会历史的总开关和总阀门,能否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是正确对待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提性问题。“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10]67将历史作为由过去、现实、未来相互贯通的一个整体和过程去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大历史观。可以说,大历史观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全过程,为我们科学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根本依循。一是要系统全面地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只有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11]7 对历史的认知,要从历史发生的全过程、全时段和全流域加以审视和考察,从横向、纵向对我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党史、国史、军史以及世界史进行整体认识,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某一时间片段或时间节点。二是要唯物辩证地评

 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由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因而对其进行评价时,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坚持系统全面地看,也要坚持联系发展地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看清历史事实,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三是要坚持面向未来看待历史。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在承继和接续以往历史智慧和财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推进的历史。坚持面向未来看历史,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历史的前进方向,既要敢于承认并反思历史错误,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更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善于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强调要加强“ 四史” 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与总结。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从党史国史中汲取经验智慧。习近平发表了大量关于党史国史研究论述的重要讲话,这些论述对于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四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阐明了学习和研究“四史”的原因。“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2]这是我们党近百年来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走向成功的一个制胜法宝。党史、国史的发展进程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是怎样经过反复甄别和思量,历史

 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付出各种艰辛代价,矢志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明确了研究和宣传“四史”必须要坚持的原则。“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12]实事求是既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研究宣传党史国史的根本遵循。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和宣传“四史”便能把握好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进而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混淆是非的思想迷障。三是强调要把握好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主流和本质。只有紧扣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准确把握主流和本质,才能揭示出党和国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戳穿历史虚无主义以点带面与以假乱真的虚伪画皮,从而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大棋局和大方向,真正做到用历史的成功经验来激励后人,用历史的深刻教训警示后人,从而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稳步推向前进。

 略 三、实践逻辑:阐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应对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得到了有力的抵制。在此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虽有所收敛,但并未偃旗息鼓,而是升级了传播策略,由原来的硬性攻击转变为隐性渗透,建构起一套新的话题聚焦生活化、虚无手法潜隐化、内容呈现景观化的渗透逻辑。面对历史虚无主义

 所谓的和平渗透与隐晦传播,我们必须筑牢抵御虚无思潮的全方位防线,实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抵制。

 (一)形成强大合力,夯实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多维线 防线 历史虚无主义脱离真实的、整体性的历史进程,其所谓的历史选择论理论基底荒谬至极,其随意拼凑历史的方法手段更是花样百出。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欺骗度高和迷惑性强这一特点,习近平不是从历史虚无主义的某个点或某一面出发进行批判,而是立足整体,强调既要淬炼“批判的武器”的利刃,也要增强“武器的批判”的实力,汇聚起理论的力量、物质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形成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强大合力。一是要掌握批判的武器,夯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力量。“四史”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度提炼和理性表达,是集历史客观性、发展整体性、内在统一性于一体的有机整体。正如习近平所言,“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13]11 目前“四史教育”正在全国上下进行,这不仅是我们党不忘初心与牢记使命的生动彰显,而且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应。只有在激浊扬清和正本清源的意义上牢固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才能更精准地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进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破坏现实的负面影响。二是要整合多方力

 量,筑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物质防线。“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14]9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与新媒体技术合体,与热点话题合谋,与其他社会思潮合流的新态势。对此,习近平提出要善于运用网络和法治的力量,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并注重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通过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规将“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歪曲党史、军史”列为严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以法治化方式有力捍卫了民族历史的尊严。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厚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群众基础。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搞乱人心,瓦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对此,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将回应人民关切的思想问题同提升人民的行动自觉结合起来,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依靠人民的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汇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打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动仗。

 (二)发扬斗争精神,巩固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良好势 态势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重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影响范围已从史学界扩散至日常生活领域,呈现出扩散效应更为明显、诱导倾向更为细微、渗透方式更为隐蔽等特征。这意味着未来相

 当长时间内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斗争依然复杂。对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与同化,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巩固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良好态势。一是要敢于斗争,打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动仗。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时刻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对于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倾向要坚决抵制。由于和平年代的党员大多数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对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一阶段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不深。学习“四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从而将“惊涛骇浪从容度,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面对错误思潮,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主动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武器,积极投身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前沿。二是要善于斗争,守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阵地。敢于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面对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迅速蔓延的新形态、新动向,我们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反击到治理的转变,“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15]不断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筑牢阻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固阵地。三是要不懈斗争,高昂时代主旋律,旗帜鲜明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我们要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不断创新活化党的理论,在更好地服务群众上下功夫、见功力、出实效,汇集

 起强大的主流思想舆论力量;另一方面,时刻不忘旗帜鲜明捍卫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要勇于亮剑,真正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三)坚定四个自信,筑牢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地 阵地 历史虚无主义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将想象的捏造标榜为历史的真实,诋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极易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和信仰危机。习近平之所以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并将重视“四史”的学习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其深层的价值旨归就在于号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6]17 在新时代实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抵御,需要在坚定“四个自信”中筑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阵地。一是要以道路自信讲清楚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道路自信是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割裂历史整体的实践基石。坚定道路自信,就要不断总结新时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讲清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和发展前景。二是要以理论自信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真理和人民至上理念的结晶。理论自信是驳斥历史虚无主义颠倒是非与混淆视听的思想武器。坚定理论自信,就

 要不断结合新时代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新变化,讲清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真理与价值旨归。三是要以制度自信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逻辑和实践优势。制度自信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攻击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合法性的根本保障。坚定制度自信,就要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讲清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能。四是要以文化自信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坐标。文化自信是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反动实质和抵御歪曲“四史”错误言论的内生动力。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在学习与弘扬“四史”中汲取历史经验与精神力量,在回答时代之问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讲清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价值与世界意义。

 :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 2011 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09-05. [3]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 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N].人民日报,2014-07-08. [5]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上 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7]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8]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2]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 2010-07-22.

 [1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 2018-08-23. [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相关热词搜索:虚无主义 论述 批判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