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履职尽责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发布时间:2020-09-26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基层公务员履职尽责问题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公务员一般来说是指县处级以下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占比巨大,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是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基层公务员面临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由于基层公务员的盲目就业以及就业后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我国的特殊服务群体,公务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后,不仅会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还会影响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对此,本文就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策进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主要指是员工不能顺利协调处理好个人与工
作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关于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衰竭状态。是由于工作者长期处于压力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种综合症。长期以来,职业倦怠成为国内外组织行为学和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已有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公务员职业倦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与人们的通常认识的情况相反,公务员岗位虽然是炙手可热的,却也是职业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之一。如果说普通人的职业困惑和倦怠仅仅是个人和企业的问题的话,那么公务员职业倦怠则是一个涉及政府运行效率和纳税人在享受公共服务质量上投入产出比的大问题。基层公务员是上级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连接群众和上级的重要纽带,不仅发挥着贯彻落实好上级下发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需要负责最复杂的群众事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基层工作做好了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早日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层公务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就业信息不对称
在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若将岗位提供者作为买方、求职者视为卖方,则作为众多市场之一的就业市场也毫不例外地具有信息不
对称的特征。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引起逆向选择,在交易过程中一方具有完整的信息,而另一方则没有,这样就会加大交易成本。具体到基层公务员招录上,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求职者只知道自身的能力,招录部门则只了解自己的需求,两者之间的供需是否对称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从工作环境来看,由于就业压力,求职者可能没有考虑到就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实际工作后才了解到现实和理想的偏差。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会导致求职者不顾自身兴趣、能力及价值观念盲目报考公务员以致职业错位,工作要求不符合求职者原有期望时,便容易使得刚刚招录的公务员出现职业倦怠。一般情况下如果工作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人们可能会离职。但是实际上基层公务员因职业倦怠离职的在少数。基层公务员由于对机会成本的顾虑会继续在公共职位上。此处机会成本意味着公务员离职从事其他更符合自身兴趣、专长、能力与价值观念的工作。但是放弃现有工作重新选择的机会成本其实是随着工作年限而下降的,因此机会成本的存在影响基层公务员的离职决定,使得入职的公务员进行二次职业选择受阻,那么,之前的职业倦怠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还可能因为二次择业受阻抑制其工作积极性,增加其职业倦怠感。
(二)基层公务员容易陷入职业生涯高原状态
职业生涯高原状态,也被媒体称为官员或干部仕途的“天花板现象”,即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便会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的状况。晋升是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为伴随晋升的是各种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的变化。虽然现阶段我国干部选拔优先考虑将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基层公务员。但是由于基层公务员面广量大,实际上并不能解决基层公务员的晋升问题。首先,狭窄的晋升通道扼杀了大部分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积极性。其次,由于基层公务员的晋升机制和考评体系不完善,不公平晋升时有发生,这样会错误引导基层公务员的价值观,导致其产生额外的精神、物质消耗,严重挫伤工作积极性。最后是晋升可能不是职责与权力的变大,基层公务员可能面临被“边缘化”、“明升暗降”。晋升希望渺茫以及晋升可能会给公务员带来或“起”或“落”的感受,这些都会使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更严重。
(三)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
有关调查表明工作压力越大,职业倦怠程度也越高,相应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状也越明显。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因为基层不仅要完成上级的任务还要做好联系群众的工作。
“群众之事无小事”,为了解决好群众问题,做到上行下效,基层工作人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跟精力去解决,以达到最高成效,但是并不是所有事都能顺风顺水,这样无形之中就会造成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十八大以来形成了反腐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变大。反腐和正风肃纪虽然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容易滋生“懒政”和“不作为”现象,使基层工作人员人心惶惶,降低办事效率。而当基层公务员的执行达不到预期效果时,会使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变大导致工作倦怠。
三、解决职业倦怠的几点思考
(一)个人层面
1 1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就是指个体对职业的认知,以及对职业规划的展望和期待。当今社会,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伴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和择业高标准。因此每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一样,所从事的工作也并非是出自于自身的兴趣,甚至有些人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一直在工作中寻找兴趣,以求慢慢积攒经验。因此,只有当人民对自己的工作需求有了认识,了解自身优势,才能做出规划,这样才能以较快的
速度投入到工作中,才能积极的应对工作中的各种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乐观的职业态度,对职业倦怠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基层公务员而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做好基层工作,提升能力有重要作用。因为基层工作种类繁多,细且复杂,做基层工作不仅是是劳累的,也是无味的,需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因此,作为基层公务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考虑到做这份工作带来的所有后果,承担好所需承担的责任,才能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基层工作,在基层中充分锻炼自身能力,培养兴趣喜好,在工作中收获自己的价值。
2 2 、合理控制情绪
在基层工作中的基层公务员需要长期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一方面是由于晋升或福利待遇与自身的需求不一致,另一方面是在工作中不仅需要面对上级给的任务压力还需要满足基层公众的需求,处理好与社会与公众带来的舆论压力。因此基层公务员的心理情绪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情绪的多变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工作。那么,基层公务员如何合理控制自身情绪,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基层公务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心理疏解;另一方面,当自身无法疏解时应当适当宣泄。因为消极情绪长期积压无法有效的释放必定会在工作者身上形成恶性的后果。只
有处在乐观向上的情绪中,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才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二)组织层面
1 1 、减少公务员的压力源,缓解职业倦怠感
基层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由于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但是人力、物理、财力、权利与之不匹配所诱发的。所以应该加强公务员在工作中的工作控制,上级应该落实好“简政放权”的工作,增加普通公务员参与决策的机会,减少上级领导的干预,在提出相应工作要求的同时应当赋予他们相应的职权,以便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
2 2 、促进行政组织内部沟通,营造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基层政府应该消除官僚主义之风,积极引导组织内部建设,促进上下级之间双向良性沟通。政府一般都是集权式的政府,下面的信息需要上传后才能得到回复,上面的信息也需要层层下达。“官本位”思想严重,弱化各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不仅会弱化各部门联系也不利于协作式工作,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应该拓宽沟通渠道倾听下属的合理诉求,鼓励下属积极参与决策,下级应该主动与上级沟通,合理反映个人诉求与想法。
3 3 、关注公务员需求满足情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是有顺序的。公务员也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生存需求、成长发展需求。首先,基层公务员对于自己的经济收入是否满意,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会比较合适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并改善的方面。因为基层公务员条件艰苦,工作复杂,如果在经济方面落差太大则会造成职业倦怠,影响工作。其次,基层由于公务员的成长发展需求满足状况尤为严峻。狭窄的晋升渠道使得许多公务员看不到继续晋升的可能与希望,这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打击。因此,需要畅通公务员的晋升渠道,完善公开选拔制度,特别是中央级遴选制度,为优秀的干部开通“机关直通车”,带来了很多正能量,应该好好落实下去。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晋升需求不仅要注重绝对上的提升,还要注重相对提升。否则,即使公务员需求满足获得了绝对上的提升,但也会由于相對上的差距扩大而产生不公平感,不仅不会产生激励效果,甚至会进一步打击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消除职业倦怠感。
4 4 、对公务员进行心理疏导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有其产生的心理基础。一方面由于基层公务员工作繁忙导致心理疲劳与焦虑。首先基层工作人员每天与各种琐碎、矛盾、纠纷打交道,工作节奏快,加班
加点是常态。其次工作的不顺利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会使“服务”意识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公务员易发生人格冲突。因为“官僚制”下的政府等级分明,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不能发挥个性和自由。容易陷入苦闷、压抑、抑郁的境况之中。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可能会加剧了公务员的心理困境。而公务员的心理困境会催生职业倦怠。因此,应定期对公务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收集公务员心理信息,评估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公务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三)社会层面
从社会层面来看,为了降低职业倦怠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舆情环境。我们知道基层公务员是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最接近群众的公共利益代表,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他的宗旨。当公众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或遇到困难时首先会向基层求助。因此他们被社会和群众给予了极高的期望和信任。这样一方面能够促进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也给基层公务员带去压力。因为由于当今社会舆论发展迅速,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对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也更公开、更透明、更易于监督。这样会使一些负面的评价和报道放大在公众视野下,社会和群众的“高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就会变大更清晰,导致社会各界对基层公务员的舆论扩散,
给基层公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建立基层公务员的良好形象,提升基层队伍的办事能力、应急能力,尽量少犯错。另一方面要引导群众合理的期望,毕竟人无完人,不可能不犯错,群众与基层公务员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将错误率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内,调整社会和公众的心理预期。以此减少来自社会的压力,降低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机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