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案,改革开放1
发布时间:2020-07-07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精选学 案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2)通过材料的运用,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材料分析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习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改革开放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新课导学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现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_________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现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农村逐步实现以_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
4.影响:
(1)农民有了__________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农村__________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党的__________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过程:
(1)建立经济特区:①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②后来又增设了
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个沿海城市。
(3)设立__________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格局:已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开始:从 1985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
2.第一阶段: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
3.第二阶段: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__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
三、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第 42 页的楷体字内容,找出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农村地区的经济情况。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是什么?
3.这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4.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 延伸拓展
情景再现:
情景一:美兰妈妈三十年前写了这样一段日记:“糠菜窝窝头我再也咽不下,为能吃上一个饼,我装病不起,两天没吃饭,急得娘只好到邻居家里借了半瓢面给我烙了个面饼吃,馋得在一旁的哥哥姐姐直流口水。” 情景二:8 岁的晶晶在打电子游戏,妈妈给他端上了一盘热腾腾的水饺要他吃完,晶晶偷偷看了一下妈妈那盘水饺嚷了起来:“你倒是好了,吃得比我少,换了!” 情景三:小军将吃剩的米饭随手倒掉了,爷爷给他讲 1958 年挨饿的事情,小军神秘地问爷爷:“这个故事是从哪本小说里看来的?” 结合上述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爷爷、美兰妈妈、晶晶和小军不同时代的生活体验说明了什么?
(2)这几代人的生活体验如此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爷爷、美兰妈妈应怎样教育晶晶和小军?
五、 智能跟踪训练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城市
B.农村
C.国有企业
D.政府机关 2.下列不属于 1980 年建立的四个特区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 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4.我国目前共设立了经济特区(
)
A.4 个
B.14 个
C.5 个
D.6 个 5.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的企业是(
)
A.国有制大型企业
B.国有小型企业 C.合资性企业
D.私营企业 6.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关于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完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全面发展外向型经济 7.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是中央经过多方论证采取的做法 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 8.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是(
)
A.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 B.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9.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施菜篮子工程 C.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D.完善城市功能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包干纪念馆”里 18 个农民按手印群雕。
材料二:深圳今昔对比。
1980 年的深圳
今日深圳 请回答:
(1)拥有图一雕塑的“大包干纪念馆”应建在何处?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的变化,说明哪项政策的准确性?这一政策是在我党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3)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计划经济,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积极性不高。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村贫穷落后。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3.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要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
四、延伸拓展
(1)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
(2)根本原因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自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才有了明显提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才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小康生活才成为现实。
(3)①要让晶晶和小军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是我国长期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要教育他们热爱党、国家和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②事实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小康生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不会有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 、智能跟踪训练
1.B
2.C
3.C
4.C
5.B
6.A
7.A
8.B
9.A 10.(1)安徽凤阳。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3)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加快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