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有担当敢作为的教育领导干部
发布时间:2021-07-14 来源: 不忘初心 点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做有担当敢作为的教育领导干部
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刘成海
今天以“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做有担当敢作为的教育领导干部”为主题,就近期参加主题教育的收获、感悟与思考,与大家作一交流。
一、怎样理解 “初心”和“使命”含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或者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理解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争做新时代的深受学生欢迎的合格教师,做有担当敢作为的领导干部。那么什么是“初心”, “初心”又称“初发心”,意指做某件事的初衷、最初的原因,是自发的,是内因。党员有党员的初心,教师有教师的初心,我们“入行入伍”时怎么想的,那就是我们的初心,大家都还记的,我们刚当教师时肯定会想我一定要当个好老师,没有人会想,当老师后,我一定不好好干,但过去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的初心是不是还在?那么什么是“使命”,“使命”就是应尽的重大责任,是外因规定的,就是应当或者是必须去干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重大论断,即使征程万里,也要初心如磐。作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可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为民求解放、谋幸福为初心和使命。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赢得了亿万民心,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从而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失去了“我要当一个好老师”的初心,忘却了“教书育人”的使命,我们的教学之路就会走得十分茫然,就会忘记为什么要做教育,就会迷失教育的方向。教学时就不会精益求精;就会以灌输为主要方式,遗失教育这片广阔星空;就会仅仅以以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以致让学生的心灵物化和精神枯萎。
只有牢记教育初心,践行教育使命,方得育人始终。“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是学生的路标,首先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才能在教育这条点亮他人希望与智慧之灯的光明坦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好自己的育人工作。其次要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教学是为人师者的基本功,教师要努力追求一种高的教学境界,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评价和教育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实践,要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加紧业务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习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争做新时代的人民满意的新型教师,合格教师。
(一)不忘信仰之心,勇于负责。教育人要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念,不能使自己沦为一个自甘平庸的人。古之圣贤,无不为自己的信仰孜孜以求,作为人民教师,对教育的信仰是立业之基,立业之本。必须坚守信仰,固守精神家园,克服职业倦怠,抵御物欲横流,恪尽责任之心,“讲政治,顾大局”应该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
(二)不忘敬畏之心,敢于担当。“师者,人之楷模也。”就是说教师在各方面不仅是学生的楷模,更应是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和榜样。社会敬畏教师这一职业,不仅是敬畏知识,更有对道德的敬畏。我们作为教师,更应对“教师”这一称谓更有敬畏之心,时时事事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否则,虽然问题出在个体,但影响的却是大局。
(三)不忘仁爱之心,爱生如子。教育不止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心灵的碰撞、感情的共鸣、有爱的教育才有生命力。没有爱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也不是大家所追求的教育。作为教师既要爱学校、爱工作、爱事业,更要爱学生,要真正做到爱生如子,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才能让教育使人民满意。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次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守初心、担使命”就要通过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受洗礼,补足理论信念之钙,增添干事创业的动力和热情。“找差距、抓落实”是工作方法和路径,通过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作为教育战线的党员领导干部,通过主题教育,不仅要查找自己政策理论水平差距,理想信念差距,干事创业的热情、能力等方面的差距,还要查找事业发展上的差距和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更加突出。教育领域的差距可以概括为“三不”,即“不平衡差距较大,不充分现实存在,不满意不是少数”。
虽然现代条件下,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农村学校,“上学难”不再是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上好学校难,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由于“不平衡”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表现为读好书难,上名校难,在平度表现突出的是上城区学校也很难。根源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大,主要表现在师资方面,教学环境方面,尽快这几年采取的一些措施,但差距仍然较大,择校热仍很热门,培训补习成风,家长普遍焦虑。
由于“不充分”反映出来就是教育效率不高、质量内涵亟待提升。问题表现为“师资力量不充分,办学条件不充分,教师待遇不充分”,保障不了基本的教学需要,表现突出的是专用室不够用,或者是不完善无法使用;教育质量不充分,城乡差距大,教师该享受的待遇不能享受,该保障的不能保障,如乡村教师的交通补贴等。同时由于协调不够,配合不够,解决大班额问题,带来的专业教室和教师的的短缺,必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也违背了解决问题的初衷。
正因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们对教育不满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更高层次、更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尤其是富起来的独生子女教师、独生子女家长、独生子女学生对教育的要求更高。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教师经济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优秀的人才不愿意从教,男孩子不愿从教的问题比较突出,从教优秀者坚守的信心和决心不足,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的进取精神不强。广大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不强,影响了尊师重教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导致教师不太满意、社会不太满意、党和政府对教育也不太满意。
我们教育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个教育初心,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政策设计、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方法改革、教育手段运用上都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展开,一切以学生能否成才为出发点,一切以人民是否满意为度量衡,一切以事业是否发展为检验器,把教育工作的初心使命融入到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怎样践行“初心”和“使命”
有的老师可能对自己当初选择教师这份职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明确、清晰的答案。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时候,也许我们迫于工作选择了教育这一行业、教师这一职业,经过时间的锤炼、不断地自我拷问以及内在良心的唤醒,我们对教育、教师的本质和使命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份事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事业,尤其是在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里,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教育、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那么我们如何带着这份初心和使命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把教育、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融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党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庄严承诺,贡献我们应有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唯有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潜心于教学科研,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要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唯有教师树榜样有信仰,学生才信其道有理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率先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并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和具体工作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人民个体而言,这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一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但这也是一个物欲横流、充满诱惑,容易迷失自我、丧失自我的时代。前期,有的高校中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影响祖国团结统一的话,误导了学生,影响了大局,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教师地位,就当前的现实来说,教师这个岗位,还算不上物质富有、名利双收、工作轻松,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师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经受得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不管今后何去何从,只要我们在教师这个讲台,就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好务、为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尽全力”的崇高使命,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人梯,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
(二)要潜心教学科研的探究
教师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工作是开展教学和研究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要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要适应现代人民对教师的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上好每一堂课,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增强家长的满足感。为上好每一堂课,教师课前要了解学生,要研究学生,要掌握学生时代特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发展差异以及接受和认知能力;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教学内容、新方法,把最新的知识、新的成果和应用技术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等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感觉到每堂堂课是有意义、有收获,而不是在课堂浪费时间和生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厚度在增加、能力的深度在提升、素质的宽度在拓展。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围绕教学开展科研,特别是作为名师,要有高端实用的研究成果,要使科研反哺教学,升华教学。不会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优秀的好老师。教师不仅会教学,还要会科研,立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把文章写在课堂教学的生动实践中。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众,应该做教书育人的模范,要做遵守道德的模范,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作为教师要积极弘扬主旋律,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都应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深入学习研究、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教学研究、指导学生、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引领作用,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思想境界、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引导学生,为学生做出表率,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四、应关注的20句话
1.“单位的正气往往来自于领导,一个单位如果没有正气,负能量的极少数能影响甚至决定大局”
2.“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也会失去不该失去的”
3.“强者相互补台,弱者相互拆台”。“高人互帮,庸人互损”。
4.世界上,成功的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傻子,一种人是疯子。傻子是会吃亏的人,疯子是会行动的人。
5.能让别人快乐起来的,叫朋友;能让别人卓越起来的,是老师;能让别人强大起来的,是领导。
6.如果自己不尊重自己,别人肯定也不会尊重你。
7创造奇迹的三个关键词:梦想、创新、实干(习近平语)。
8.只有大格局,才能高层次。过多的关注细枝末节,肯定会影响大局。
9.“执行力”与“敢担当”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关键在于领导能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有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10.“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局部)利益,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局部)利益叫“奉献”,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叫“可耻”。
11.强者要经常用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才能更高更强;弱者要经常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看到优势,才能树立自信。
12.创新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也不可能没有失败,不能因为问题和失败而不去创新;不创新就不会创造奇迹,不创造奇迹就不会体现价值。
13.为个人利益去奋斗,成功的喜悦是暂时的,路会越走越窄;为集体事业去努力,成功的喜悦是长久的,路会越走越宽。
14.个人的智慧永远赶不上集体的力量,领导要学会充分调动手中的资源。
15.“规矩”和“人情”是一对矛盾,需要用“人情”解决的都是小事情,需要用“规矩”解决的都是大问题。
16.可怕的是比我优秀的人比我还努力。
17.每个人往往同时处于多个集体之中,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当主角时要引领好,当配角时要配合好。
18.“同甘共苦”是褒义词,但“共苦”容易,能凝聚人心;“同甘”很难,容易涣散人心。
19.“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不管是“害人”还是“防人”,“既累人,也累己”。
20.如果有什么想不开的,就想想二十或三十年后今天的自己,什么事情都就想开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