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04 来源: 不忘初心 点击:
以产业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强调,要以更加积极的“保”来促进“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重大产业项目是稳投资、稳增长的有效抓手,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徐州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项目“765”计划,严格落实“六项制度”,切实保障了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提供了强力支撑。
突出目标导向,树牢“项目为王”理念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投入才有产出。近年來,徐州聚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制定年度“765”计划,确保每年至少签约 700 个、开工 600 个、投产 500 个产业项目,在全市形成了铺天盖地抓招商、上项目的态势。产业项目连续两年实现量质双增,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充沛动能。一是分类明确标准。根据产业类型科学确定项目标准,明确列入“765”计划的工业项目为投资 3 亿元或 3000 万美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 1 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 5000 万元以上的准入门槛,既树立了招大引强的导向、保证了项目体量,又充分考虑到各类产业项目实际投资情况。根据项目阶段分别划定达标“底线”,签约项目须签订正式合同,并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开工项目须报建手续完备、签订施工合同、施工队伍进场施工;投产项目、工业项目主要产品须具备生产条件;服务业项目须正式运营,既有效过滤了虚假项目,又实现了项目推进“跨前一步”,引导全市上下形成了“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浓厚氛围。二是分级量化任务。坚持层层压紧责任、层层压实任务,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将年度“765”计划分解到各县(市)区,明确每个板块签约、开工、投产产业项目指导目标,鼓励各地各显神通、大干快上。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达序时、四季度抓收官”的思路,将年度“765”计划任务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排定时间节点,逐月对标对表,实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形成了项目新落地一批、新开工一批、新投产一批的接续推进良好态势。三是分层列入盘子。注重把好项目的科技含量、投资体量和投资方向。在“765”计划项目中,优选年度投资 5 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特别是将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纳入重大产业项目库。精选龙头型产业项目列为市领导包挂项目,遴选符合条件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进入技改升级项目。同时,将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列入“三乡”工程项目库,优先办理各项手续、保障要素需求,重点重抓、全力推进。在“765”计划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全市投资 5000 万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 676 个、总数达 1359 个,带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74%,增幅居全省前列。
突出效果导向,聚焦产业链推进靶向招商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徐州积极转变招商思路和方式,围绕壮大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着眼关联“左右”和供需“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促进项目数量、体量和层次不断提升,从源头上实现了产业结构调优调高调新。一是深度研究,提升招商针对性。加强产业研究分析,编制市县两级产业图谱,及时更新产业链的延伸、叠加、分岔和重组等情况,为开展强链、建链、延链精准招商提供了“全景照”和“线路图”。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编制产业链项目招商清单,让领导干部和招商人员“按图索骥、照单上门”,实现从撒网式招商到靶向式招商的转变。特别是制定出台全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意见、专项扶持政策以及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整体产业定位、18 个发展领域、重点推进举措和年度目标任务,为产业链招商指明了主攻方向。二是集中发力,提升招商精准性。瞄准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靶向实施链式招商,着力提升产业项目“含金量”,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徐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积聚起强大后劲。注重招大引强,强化“招商引资 1 号工程”地位,瞄准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行业 50 强企业,成功落地了一批投资“大块头”项目。注重招新引高,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新经济”和新基建集中发力,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成功签约了一批产业层级高和科技含量高的“双高”项目。注重招才引技,依托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成功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创新人才和团队。上半年共签约各类产业项目 439 个,完成年度任务的 62.7%,注册落地超 200 亿元项目 1 个、超 50 亿元项目 8 个,注册落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到 225 个,占比 51.3%。三是主动靠前,提升招商实效性。疫情发生以来,大力探索“互联网+招商”新模式,采取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形式,引入网上签约项目 141 个、总投资 709.1 亿元,实现了招商“不见面”“不断线”。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更加注重采用领导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形式,开展精准定点招商、敲门招商,专人专班深谈跟踪推进,专门专项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项目招引取得丰硕成果。发挥“云招商”、网络招商作用,加大外资招商,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放大“二期效应”。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不含房地产)完成 10 亿美元,顺利实现“双过半”。四是重奖激励,提升招商积极性。坚持在招商引资中考察干部、锻炼干部,构建常态化、专业化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招商人员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建精育强一支专业化招商人才队伍。健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和系列激励政策,研究设置了招商引资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等奖项,切实在全市树立起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真正使招商人员思想有压力、招商有动力、工作有活力。
突出需求导向,创新制度优化项目服务 针对项目建设全流程,探索形成精细的制度化安排,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力度,构建科学有力的组织推进体系。一是领导包挂项目制度。对每一个列入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盘子的项目,都明确一位包挂领导,由其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推进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到人、精准服务。二是月度汇总交办制度。由市重大项目办联合政府督查室分条线按月调度项目完成投资、形象进度、开竣工等情况,重点梳理存在的难题并明确责任单位、交办内容、解决时限,形成问题清单迅速交办,及时搬开阻碍项目建设的“绊脚石”。三是分管领导月度会办制度。对不达序时的项目,以及项目建设中需要市级层面协调会办的事项,于次月初由分管市领导或包挂市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集中会办,逐个项目研究针对性措施,确保项目尽快赶上进度。四是季度联合督查交办制度。由多个单位成立联合督查组,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 10 日至 15 日,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开展督查考核,汇总相关情况并向全市通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责任单位进行交办、督办,督查考核结果计入年终考核总成绩,有效促进了对标找差、以季保年。五是市主要领导季度调度制度。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按季度调度重大产业项目进展情况,对进展偏慢的项目逐一“过堂”,通过“解剖麻雀”找准制约因素、找准责任主体、找准推进措施,督促有关单位按序时、按节点完成任务。必要时,主要领导带领相关负责人奔赴工地实行现场办公,真正做到盯着抓、抢着抓、追着抓。六是项目季度观摩点评制度。在全市按季度开展重大产业项目观摩点评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坚持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看高不看低,保证观摩的项目个个都是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做到“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观摩后,主要领导进行集中点评,倒逼项目加快推进。通过观摩点评形成“打擂台”的竞争态势,比出项目进度、比出工作能力、比出优良作风、比出克难本领,营造项目建设“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