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主题教育上册教案5主题五:动物朋友
发布时间:2020-09-14 来源: 不忘初心 点击:
次主题一:嗨,你好 年级:
小班
主题:
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可爱的小绵羊
科目:艺术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认识小绵羊,愿意帮助小绵羊。
2.能够撕贴小纸条,体验制作“羊毛”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
认识小绵羊,能够撕贴小纸条,体验制作“羊毛”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资源《可爱的小绵羊》(视频)。
2.胶水、纸 。
活动过程 1. 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认识小绵羊 (1)引导幼儿观察小绵羊,简单了解小绵羊的基本外形特征。
(2)和幼儿一起重点观察羊毛的形状特点,知道编羊要换“新衣服”过冬了。
2.在教师指导下,幼儿撕、贴“羊毛”,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示范做“羊毛”一一撕纸条。同时提醒幼儿观看教师如何双手配合协调地撕纸。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纸条撕得越细越好。
(3)出示学习资源⑤第 8 页,教师指导幼儿将羊毛”粘贴在“绵羊”身上。
(4)幼儿独立粘贴,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将“羊毛”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3.展示作品,大家一起欣赏穿上“新衣服”的小绵羊”,分享帮助人的快乐。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班
主题: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两只小鸟
科目:艺术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主动和同伴拥抱,体验相亲相爱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能够主动和同伴拥抱,学习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两种颜色的小鸟手偶各一个,小鸟头饰卡每人两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2.教师教学资源《两只小鸟》(音频、视频)。3.学习资源⑤第 10~11 页。
活动过程
1.出示手偶,激发幼儿兴趣,学习歌词。
(1)教师将两只小鸟的手偶套好藏在背后,分别出示两只手偶,向小朋友介绍红色的“丁丁”和蓝色的“冬冬”,它们是相亲相爱的好朋友。
(2)听(两只小鸟》音,理解并会说歌词。
2.听音乐,会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1)教师把自己当大树,两只手戴着手偶,边唱歌,边用手偶做动作,引导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
(2)带领幼儿听音乐,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启发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3.集体玩“捉迷藏”游戏,能主动和同伴拥抱,体验相亲相爱的快乐。
(1)教师给幼儿戴上小鸟头饰,一半幼儿扮演红色的丁丁,一半扮演蓝色的冬冬。教师来当大树,手上戴着手偶,给幼儿以指示。音乐响起时,“小鸟”藏到教师身后,边唱边表演。当唱到“丁丁飞走了”时,扮演丁丁的幼儿就做小鸟飞的动作从教师身后“飞出来”;当唱到“冬冬飞走了”时,扮演冬冬的幼儿就做小鸟飞的动作从教师身后“飞出来”;唱到“回来吧,丁丁”时,扮演丁丁的幼儿到教师身后藏起来;唱到“回来吧,冬冬”时,扮演演冬的幼儿到教师身后藏起来并与“丁丁”快乐拥抱。
(2)根据幼儿的兴趣再次进行游戏,可以让的“丁丁”“冬冬”交换顺序,提醒幼儿主动和同伴拥抱,体验相亲相爱的快乐。
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学习资源③第 10~11 页,并为小鸟涂色 。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班
主题: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小青蛙捉害虫
科目:科学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 1 到 4,并能说出总数。
重难点分析
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能手口一致地点数 1到 4,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小青蛙生活视频、小害虫图片。2.学习资源⑤第 9页、操作卡《小青蛙捉害虫》。3.教师教学资源《小青蛙捉害虫》(视频)。
活动过程 1. 播放小青蛙的生活视频,引导幼儿简单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1)小青蛙长得什么样?嘴巴什么样?它是怎样长大的?
(2)小青蛙是怎样吃害虫的?它是怎样帮助农民伯伯的? 2.出示学习资源⑤③第 9 页,找到相应的操作卡,引导幼儿点数并粘贴“害虫”。
(1)请幼儿阅读学习资源⑤③第 9 页,数一数共的好朋友有几只青蛙。
(2)看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3)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从操作卡中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粘贴到小青蛙的嘴巴里。
3.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粘贴得是否正确。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班
主题:
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小兔乖乖
科目:语言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2.爱听童话故事,能够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儿歌。
重难点分析
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儿歌。
活动准备
1.小兔玩偶 1 个,小兔头饰 4 个,狼头饰 1 个 2.教师教学资源《小兔子乖乖》歌曲(音频),《小兔乖乖》故事(音频、课件),教学挂图《小兔乖乖》。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兔玩偶,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2.结合教学挂图讲述第一遍故事,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1)认真观察教学挂图,引出故事题目。
(2)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重点强调小兔子的特征、故事情节的对话、不同角色的不同对话歌曲的表达等,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运用课件讲述第二遍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1)当讲到“把门关得紧紧的,谁来叫门都不开”时,教师用“关门、摆手”的动作,引导幼儿参与朗诵。
(2)当讲到大灰狼“一边蔽门一边唱”时,引导幼几讨论:“小兔子会开门吗?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3)当讲到“妈妈一边敲门,一边唱”时,教师再一次用敲门的动作,引导幼儿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4)幼儿与教师一起再次重复大灰狼和小兔兔妈妈和小兔的对话。
4.结合故事音频,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故事。
(1)引导幼儿听故事,与教师一起练习表演故事。
(2)请幼儿戴上小兔和狼头饰,分组自由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1.在阅读区请幼儿自由阅读学习资源⑤第 17 页。
2.在表演区引导幼儿尝试表演《小兔乖乖》。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班
主题:
心理健康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小白兔蹦蹦跳
科目:社会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小白兔的生活习性。
2.萌发喜欢小白兔的情感,愿意亲近小白兔。
重难点分析
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萌发喜欢小白兔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一只小白兔及相关食物(如菜叶、胡萝ト卜、瓜果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小白兔,讲出它的外形特征。
(1)将小白兔放在地上,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尝试着轻轻抚摸小白兔,看看、讲讲小白兔的头、身体、四肢的外形特征。(全身雪白、又长又大的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后腿长、前腿短)
(3)引导幼儿和小白兔说说“悄悄话”,亲近小白兔,加深幼儿对小白兔外形特征的认识。
2.引导幼儿喂喂小白兔,了解其食性,学习它的动作。
(1)请幼儿说说小白兔爱吃的食物。玩了半天,小白兔一定饿了,我们给它找点吃的吧。”
(2)喂喂小白兔:让幼儿用菜叶、胡萝ト、瓜果皮等喂小白兔,看看小白兔爱吃哪些东西。(幼儿能说出的食物尽量都提供,让幼儿尝试)
(3)学学小白兔: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并模仿小白兔的走路姿势,和幼儿一起学学兔子跳。(一边念几歌,一边做小兔的动作:“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小兔都是白的吗?还有哪些颜色的小兔?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次主题二:爱宠物
年级:
小班
主题:
安全教育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爱护小手
科目:安全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明白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明白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明白爱护小手,明白手的重要性。
难点:手受伤之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一张 。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 (1)这个小朋友的手怎样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样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
剪刀等。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是否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留意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手受伤了怎样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小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
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班
主题: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哈巴狗 科目:艺术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能在间奏处一拍一下地拍手、拍响板,感受演奏与表演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难点:能在间奏处一拍一下地拍手、拍响板。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独立演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哈巴狗的玩具一个;响板人手一个。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一只哈巴狗》。
活动过程:
1、出示哈巴狗玩具,模拟哈巴狗的叫声引起幼儿兴趣。教师:这是谁呀?今天,可爱的哈巴狗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家鼓掌欢迎。2、教师出示教育挂图并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1) 教师范唱第一段,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教师提问:哈巴狗坐在哪儿?它在想什么? (2) 教师范唱第二段。教师提问:哈巴狗吃完肉骨头之后做了什么动作? (3)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幼儿与教师合作开展语言及体态节奏游戏,如教师唱“一只哈巴狗”,幼儿拍手并在间奏处唱“汪汪”。之后请幼儿想出其他体态动作,如举双手做小狗状等。
4、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并随乐练习演奏。
(1)出示响板,介绍乐器的名称与演奏方法。
(2)幼儿自由练习演奏响板,教师随机指导,重在引导幼儿掌握
正确的持握与演奏方法,并按照教师的指挥一拍一下地演奏。
(3)随乐演唱歌曲,带领并指挥幼儿在间奏处边唱“汪汪”边演奏乐器。
(4)幼儿随乐分组合作表演。指导幼儿按意愿分两组,一组幼儿演唱,另一组幼儿在间奏处唱“汪汪”并演奏乐器。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5、游戏“哈巴狗抢肉骨头”。
游戏玩法:几名幼儿扮演哈巴狗,蹲在圈外,其余幼儿扮演肉骨头,蹲在圆圈中间。大家共同演唱歌曲,在最后一句“汪汪”之后,“哈巴狗”迅速跳入圈中抢“肉骨头”,而“肉骨头”迅速跑回座位,被“哈巴狗”抓住了就被“吃掉了”。
6、教师简要评价,结束活动。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班
主题: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咪咪猫 科目:艺术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唱歌曲《咪咪猫》,借助动作的提示,理解并记忆歌词。
2. 幼儿通过改编歌词培养创新意识。
3.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正确的唱出歌词,有节奏的演唱。难点:有关爱动物的爱心,知道保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挂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个新朋友来小班,小朋友看看是谁?(幼:小朋友) 师:哦,原来是个小朋友,他呀叫牛牛,牛牛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啊?(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的脸很脏) 师:呀,原来是个脏脸的小朋友,咦,你们看他样子高不高兴啊?(幼:不高兴)
师:咦,他什么不高兴啊?老师问问他,原来啊他想和小猫做朋友,可是啊,小猫不想和他做朋友,小朋友猜猜看小猫为什么不和牛牛做朋友啊?(幼:他太脏,小猫有朋友了……) 师:好,小朋友们仔细听听看,看看到底小猫为什么不和他做朋友。小猫要牛牛做什么? 二、学唱歌曲 教师进行第一次弹唱歌曲。
师:咦,小朋友说说看为什么小猫不和他做朋友啊?(幼:太脏) 师:哦,原来,小猫说要叫牛牛把脸洗干净才和他玩。牛牛很想和小猫做朋友,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牛牛好不好?我们来边唱歌边帮牛牛把脸擦干净吧。
师:小朋友会唱的和老师一起唱,还不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边听边想想看用一些漂亮的动作表演这首歌。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歌唱,边将挂画上的脏脸擦干净。
师:哦,牛牛脸上的脏东西没有了,小朋友说说看现在小猫愿意和牛牛做朋友了猫,(幼:愿意)为什么?(幼:脸干净了) 师:刚开始小猫说牛牛太脏不愿和牛牛做朋友,现在你们看,牛牛干净了,小猫愿意和牛牛做朋友了,牛牛笑了(出示笑脸)我们再给牛牛唱首歌表扬一下他,刚刚老师看到有小朋友唱的很好,动作也做得和漂亮,小朋友一起做做看。(进行幼儿第二次演唱) 三、创编歌曲 师:咦,牛牛说他还想要一些小动物做朋友,小朋友想想看还有什
么小动物可以和牛牛做朋友?(幼:小鸡、小狗……) 师:哦,那小鸡是怎么叫的呀?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一起来做做看。好,现在我们试试看把小猫换成小鸡来唱唱看。(教师引导,可进行多次动物创编) 师:牛牛现在有这么多小动物做朋友,他可开心了。小朋友想也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啊,那能不能脸上脏脏的哦 。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班
主题: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小乌龟爬呀爬 科目:科学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 认识乌龟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2.愿意饲养小动物。
2. 3.培养幼儿的爱心。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乌龟的 生活习性。难点: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
活动准备 1. 小乌龟四只分别养在四个鱼缸里。
2. 适合学小乌龟爬的慢节奏的音乐。
3.喂小乌龟的食物:小鱼、小虾、碎肉等。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
教师说:身穿硬甲壳,四角慢慢爬,别人欺负它,快快躲回家。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乌龟)
2.观察小乌龟。
(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观察鱼缸中的小乌龟,讲一讲:小乌龟的头、脚、壳分别是什么样的?(重点观察乌龟壳的花纹)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乌龟在水里是怎样游的?启发幼儿学学小乌龟游。3. 探索活动 (1)将小乌龟放在地上,看一看小乌龟在地上是怎样爬行的?(四肢很短,爬行很慢)
(2)用手碰碰小乌龟,看它会有什么反应?(会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周围没有危险后再伸出来。)学学小乌龟缩头缩脑的样子。给乌龟翻个身,看它怎样用头顶地面使自己翻过来。
(3)喂喂小乌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食物,鼓励幼儿喂小乌龟,看小乌龟是怎样吞食的。
4.游戏:学习小乌龟爬。
( 1 )师幼共同模仿小乌龟爬行的姿势,一起学学乌龟爬。
(2)放音乐,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室中自由模仿乌龟,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教师用手触摸小乌龟,被点到的幼儿要把手脚都藏到缩起的身体下。
【活动延伸】
将小乌龟放在自然角里,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喂养和照顾它 。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班
主题: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小鱼游游 科目:艺术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感受图画的快乐情境,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2.会使用彩笔画波浪线和圆圈。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重难点分析 重点:幼儿能够会画波浪线和圆圈。难点: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小鱼游游》视频及涂色卡片、彩笔、水草、小鱼头饰,《小鱼游》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小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 提问:视频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小鱼是怎样游的?我们来模仿一下。
小鱼在玩什么游戏?他们都躲到了哪里? 2.幼儿再看视频中的图片(画面定格) 观察图片中的色彩,感受图片的美。(告诉幼儿图片中,弯弯曲曲的水草线条是波浪线) 3.涂色 小朋友,让我们来画一幅小鱼游游的图画吧!(图中水草和泡泡是虚线,让小朋友连线,练习画曲线和圆圈)
4.游戏 小朋友带头饰(鱼、水草),扮演水草的小朋友要不停地扭动身体,扮演鱼的小朋友在水草见游来游去,并播放背景音乐《小鱼游》。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次主题三:玩玩 乐乐
年级:
小班
主题:
安全教育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走丢了怎样办
科目:安全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忙走丢的朋友想出最适合的办法.
2、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感 。
重难点分析
重点:帮忙走失的朋友想出寻求帮忙的最适合的
办法。
难点: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走丢录象 3 段,事先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 、感知经验: 师:我们班有三个小朋友走丢了,迷路了,让我们一齐去帮忙她们。
播放马路走丢的情景(十字路口) 提问:XX 小朋友在哪?他怎样了?接下来怎样办呢?我们一齐帮忙他。
指导: 1、引导幼儿帮忙朋友,激发关心他人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结:在马路的人行道上原地等是最安全的方法,还能够请警察叔叔帮忙。(协管也行) 二、讲述经验: l 播放小区走丢的情景 小结:能够在原地等,也能够找小区里的门卫伯伯,让他们打电
话给爸爸妈妈或家里人,让大人来领你。
三、提升经验: l 播放超市走丢的情景(大卖场) 请走失幼儿讲讲当时的情景,请其他幼儿发表看法。想想可行的办法。
小结:在超市里能够原地等也能够找营业员和工作人员,透过广播小喇叭让爸爸妈妈明白你在那里,然之后领你。(继续看录像,XX 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四、延伸:走丢了以后,爸爸妈妈会很着急,我们都不想把自己弄丢,那么我们平时和家里人一齐出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三班
主题:
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大狼喝粥 科目:艺术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根据故事情节变化,探索铃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3、积极参加打击乐探索活动,感受其快乐。
重难点分析 1、重点: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
2、难点:根据故事情节变化,用铃鼓进行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
活动准备 铃鼓每人一个;手摇铃、串铃、木沙铃、沙锤若干;图形总谱;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做走跑游戏进入活动室。体会节奏的变化,为活动奠定基础。
二、展开 1、配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发现三次喝粥的不同速度并运用声音表情表演。
提问:
(1)大狼都是在哪里喝粥的?
(2)在姥姥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烫嘴表情。(第一次喝得很快很快)
(3)在自己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肚子疼表情。(第二次喝得很慢很慢)
(4)在幼儿园老师告诉大狼是怎样喝粥的?渗透日常饮食习惯,要不快不慢地喝稀饭。
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舒服的表情。(第三次喝得不快不慢)
2、学习使用控制铃鼓。
(1)学习使用铃鼓,指导练习摇、敲的动作。
拿铃鼓的方法:鼓面向上,四指并拢抓鼓边内侧,大拇指放在鼓边外侧。
摇:一手举起,转动铃鼓,发出声音。
敲:鼓面向上,一手握住铃鼓,一手轻敲鼓面。
(2)训练幼儿对乐器的控制。
常规:老师让铃鼓唱歌时,你就让他唱,不让他唱歌时,你就不能让小铃鼓发出声音。
3、根据故事情节变化,探索用铃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1)探索学习铃鼓的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
提问:我们怎样用铃鼓的声音来表演大狼快快喝粥呢?练习快速演奏。
我们怎样用铃鼓的声音来表演大狼慢慢喝粥呢?练习慢速演奏。
我们一起来表演大狼不快不慢喝粥吧!练习不快不慢演奏。
(2)结合完整的故事讲述,幼儿打击铃鼓表演故事。
4、出示其他四种打击乐,师生共同游戏。
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再次到不同地方喝粥,感受快速、慢速、中速的不同演奏,体验玩打击乐的快乐。
三、结束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三班
主题:
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喂喂小动物 科目:社会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能给小动物找出相应的食物,并一一对应摆放。
2、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体验喂小动物吃东需的乐趣。
3、学习简单的礼仪句子:XX 请吃 XX。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给小动物找出相应的食物,并一一对应摆放。
难点:学习简单的礼仪句子:XX 请吃 XX
活动准备 1、自制小猫、小狗、小兔大嘴玩具。
2、自制鱼、胡萝卜、骨头立体食物。
3、课件幻灯片。
活动过程
导入:师戴小猴子头饰入场:小宝宝们你们好,我是小猴子,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来几位好朋友来和我一起庆祝生日,瞧他们都来了。出示大嘴玩具。
提问:
1、你们都认识这些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2、我小猴子最喜欢吃的东西是香蕉,大家知道我的好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呢? 请幼儿讨论回答,师:我认识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象博士,他知道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播放课件来验证对错。
出示立体食物,今天我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什么,是哪个小动物喜欢吃的东西。
游戏:师示范操作:小猫说它饿了,我来喂一喂小猫:小猫请吃鱼。
师:呀,小动物们都饿了,大家来帮忙喂一喂他们吧。
请幼儿分组上台操作,并加以引导喂小动物的同时说:小猫请吃鱼,小狗请吃骨头,小兔请吃胡萝卜。
结束:师:小动物们都吃饱了,它们说:谢谢小宝贝们!我们要回家了,下次再见!大家帮助了我的好朋友们吃的饱饱的,你们真棒!我今天带来了小宝贝们喜欢吃的糖果,分发给幼儿,师:小朋友请
吃糖果。
【活动延伸】
将大嘴玩具及立体食物投放在区角,让幼儿自由操作。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三班
主题:
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小鸡捉虫 科目:社会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学习口手一致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
3、愿意、敢于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口手一致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点子卡 2、3、4、5 各一张,黄、黑、白、花四种盒子,小鸡的家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鸡妈妈带小鸡捉虫。
1、观看多媒体课件,观察草地上的动物。
重点提问 数一数,草地上有几只鸡妈妈?有几只小鸡?(幼儿学习点数,说出总数)
小结 草地上有一只鸡妈妈,有 3 只小鸡。
2、请幼儿给鸡妈妈的宝贝取名,(如小黄、小黑、小白、小花等)和小鸡打招呼——表达教育 二、帮小鸡捉虫。
1、鸡妈妈告诉小鸡们在草地上、花丛里、石头边、大树下捉虫,看看谁的本领大。
重点提问 小鸡怎么捉虫的?(幼儿模仿小鸡捉虫)——表达教育 小结
原来小鸡用它的脚爪和嘴巴来捉虫的。
2、送虫子:观察小鸡的家。
重点提问 小鸡该怎么送虫子?(引导幼儿说出点、物对应和特征对应的方法来送虫子)
小结 原来小鸡先要看看自己的家在哪里?还要根据家门口牌子上的点子数量来放相同数量的虫子。
3、幼儿扮演小黑、小白、小黄、小花去捉虫。捉到小虫后,分别将它们放在四只小鸡相对应的小盒子里。
4、把每只盒子里的虫展现出来数一数。
重点提问 虫子有多少,怎么数才不会数错呢?幼儿数数每只小鸡分别捉了多少虫,并粘贴上相应的点子卡。(幼儿继续学习“口手一致”点数,并正确地说出总数)
小结 数数的时候要一个一个的数,点一个数一个,这样才不会数错。
5、比多少 重点提问 比一比,哪只小鸡捉的虫最多?谁跟谁捉的虫一样多?哪只最少?(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多少)
小结
有的数量是一样的,有的数量多,有的数量少,比一比就知道了。
三、 小鸡互相送礼 幼儿扮演小鸡,并互相交流,换礼物(虫),说说:我送你几条小虫。——表达教育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还可以去“捉虫”送给小鸡。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年级:
小三班
主题:
我的动物朋友
主备课教师:
活动名称:
小熊请客 科目:社会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几种动物的食性。
2、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中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故事,了解几种动物的食性。
难点: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中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熊、小猫、小狗、小兔头饰和图片。
2、创设小熊请客的场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用盘子盛好的食物(小鱼、肉骨头、萝卜图片) 3、小鸡、小鸭、小羊等动物图片及相应的食物图片。
4、《小熊请客》故事、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小熊图片及各种食物图片,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小朋友,看,谁来了?今天小熊请客,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请你们猜猜他要请谁呢? 幼儿自由猜测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看看到底请的谁? 二、引导幼儿看挂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利用挂图边讲故事边根据故事情节提问,请幼儿挑选合适的动物图片。
小猫来了,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小狗来了,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小兔来了,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三个小动物最后对小熊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2、教师利用动物玩具为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几句常用的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
三、分角色表演,学说礼貌用语。
1、教师讲故事,鼓励扮演小动物的幼儿模仿小动物进行对话。
2、教师请几名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利用食物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角色区组织幼儿玩“娃娃请客”的游戏。
2、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了解更多小动物的食性。
幼儿表现
活动特色 改进意见
热点文章阅读